电位法测定硅酸盐材料中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氟含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硅酸盐分析的现状及发展 | 第9-10页 |
·电位分析法的现状及发展 | 第10-13页 |
·直接电位法 | 第10页 |
·电位滴定法 | 第10-11页 |
·Gran 作图法 | 第11-13页 |
·氟的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光度法 | 第13页 |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 第13-14页 |
·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 | 第14-17页 |
·重量法 | 第14-15页 |
·容量法 | 第15-16页 |
·光度法 | 第16页 |
·电位分析法 | 第16页 |
·其它方法 | 第16-17页 |
·铝的测定方法 | 第17-20页 |
·容量法 | 第17页 |
·光度法 | 第17-18页 |
·光谱分析法 | 第18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8-2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Gran 图解计算机程序 | 第21-24页 |
·Gran 作图法的原理 | 第21页 |
·程序的功能 | 第21-22页 |
·自动生成图纸 | 第21页 |
·自动标注坐标 | 第21-22页 |
·直线拟合 | 第22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22-23页 |
·本程序特点 | 第23-24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4-31页 |
·方法原理 | 第24-27页 |
·氟离子选择电极测试原理 | 第24-25页 |
·氟铝络合反应 | 第25-26页 |
·氟硅酸钾沉淀反应 | 第26-27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27-29页 |
·氟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7页 |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铝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水泥熟料标准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氟电极性能测定 | 第29页 |
·样品中氟的测定 | 第29页 |
·空白溶液滴定 | 第29页 |
·样品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 第29页 |
·标准铝溶液滴定 | 第29页 |
·样品中铝的测定 | 第29-30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30页 |
·表面活性剂增敏实验 | 第30-31页 |
·电极响应时间测定 | 第30页 |
·膜内阻测定 | 第30-3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1-53页 |
·氟离子选择电极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线性范围及检测下限 | 第31页 |
·响应时间 | 第31页 |
·电极斜率 | 第31-32页 |
·氟的测定条件试验 | 第32-38页 |
·pH 影响 | 第32-33页 |
·掩蔽剂的选择 | 第33-36页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36-38页 |
·二氧化硅测定的条件试验 | 第38-43页 |
·试样制备 | 第38页 |
·pH 影响 | 第38-39页 |
·参比电极 | 第39-40页 |
·余氟量的选择 | 第40页 |
·反应时间 | 第40-41页 |
·反应温度 | 第41页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41-43页 |
·铝的测定条件试验 | 第43-53页 |
·方法的建立 | 第43-46页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46页 |
·pH 影响 | 第46-48页 |
·乙醇含量的选择 | 第48-49页 |
·干扰离子的消除 | 第49-50页 |
·电极增敏 | 第50-51页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51-5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Ⅰ | 第60-61页 |
附录Ⅱ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