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理论)论文--模式识别理论论文

数据融合中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7-8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研究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本文的工作及其结构安排第10-12页
第二章 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概述第12-23页
   ·神经网络概述第12-13页
     ·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第12页
     ·学习方式和特点第12-13页
   ·目标识别概述第13-20页
     ·属性级融合结构模型第14-15页
     ·目标识别方法第15-20页
   ·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技术第20-23页
第三章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第23-36页
   ·径向基网络模型的结构、数学原理第23-25页
     ·径向基网络模型的结构第23-24页
     ·径向基网络的数学原理第24-25页
   ·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改进学习算法第25-31页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第25-26页
     ·中心矢量的调节——非监督学习第26页
     ·权值的调节——监督学习第26-27页
     ·改进的径向基网络的混合学习算法第27-31页
   ·改进学习算法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第31-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第36-47页
   ·自组织特征映射的神经网络模型第36-38页
     ·Kohonen网络的工作原理第36页
     ·Kohonen网络的结构第36-37页
     ·Kohonen网络的学习算法第37-38页
   ·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算法的改进第38-40页
   ·自组织改进算法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第40-45页
     ·自组织改进算法Ⅰ第40-42页
     ·自组织改进算法Ⅱ第42-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目标识别第47-62页
   ·遗传算法简介第47-51页
     ·遗传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第47-48页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48-49页
     ·遗传算法的步骤第49-51页
   ·BP神经网络第51-52页
     ·BP算法的基本原理第51页
     ·BP神经网络结构第51页
     ·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第51-52页
   ·遗传算法改进第52-57页
     ·“早熟”程度评价指标的选择第52-54页
     ·控制参数的调整第54-55页
     ·收敛性能的验证第55-57页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目标识别应用第57-61页
   ·小结第61-62页
结束语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西北工业大学业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第72页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光温室内最佳风速指标与CFD模拟
下一篇:新型DNA标记技术RSAP的创建及其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