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 | 第15-25页 |
一、CIPN的非药物疗法防治进展 | 第15-17页 |
1 CIPN的非药物疗法防治 | 第15-17页 |
1.1 运动疗法 | 第15页 |
1.2 按摩疗法 | 第15-16页 |
1.3 针灸疗法 | 第16页 |
1.4 物理疗法 | 第16-17页 |
2 CIPN的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 第17页 |
二、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CIPN取穴规律研究 | 第17-23页 |
1 文献来源与方法 | 第17-18页 |
1.1 文献来源 | 第17-18页 |
1.2 纳入和剔除标准 | 第18页 |
1.3 术语规范 | 第18页 |
1.4 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18页 |
2 结果 | 第18-22页 |
2.1 文献概述 | 第18页 |
2.2 穴位频次 | 第18-19页 |
2.3 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进行穴位规律分析 | 第19-20页 |
2.4 选穴模式 | 第20-21页 |
2.5 新处方生成 | 第21-22页 |
3 讨论 | 第22-23页 |
三、足三里治疗CIPN类似症状取穴规律的古代文献分析 | 第23-2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1 检索方法 | 第23页 |
1.2 数据采集 | 第23-24页 |
1.3 数据剔除 | 第24页 |
1.4 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处理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页 |
3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针刺足三里穴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机制研究 | 第2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1.1.2 药物 | 第25页 |
1.1.3 仪器 | 第25-2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1.2.1 CIPN大鼠模型制备 | 第26页 |
1.2.2 取穴及治疗方法 | 第26页 |
1.3 观察指标 | 第26-28页 |
1.3.1 大鼠体重 | 第26-27页 |
1.3.2 大鼠摄食量 | 第27页 |
1.3.3 机械性敏感实验 | 第27页 |
1.3.4 冷刺激敏感实验 | 第27页 |
1.3.5 L4-L6段脊髓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 | 第27-28页 |
1.3.6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40页 |
2.1 大鼠体重、大鼠摄食量 | 第28-30页 |
2.2 机械性敏感实验、冷刺激敏感实验 | 第30-32页 |
2.3 L4-L6段脊髓蛋白表达情况 | 第32-40页 |
2.3.1 SP蛋白表达情况 | 第32-34页 |
2.3.2 GLU蛋白表达情况 | 第34-35页 |
2.3.3 NR2B蛋白表达情况 | 第35-37页 |
2.3.4 P-NR2B蛋白表达情况 | 第37-38页 |
2.3.5 CCL2蛋白表达情况 | 第38-40页 |
3 讨论 | 第40-45页 |
3.1 奥沙利铂容易引起CIPN | 第40页 |
3.2 针灸治疗CIPN的中医机理 | 第40-41页 |
3.3 足三里穴治疗CIPN的机理 | 第41页 |
3.4 针灸能够缓解CIPN的痛觉和冷痛觉过敏 | 第41-42页 |
3.5 针灸对SP蛋白的作用 | 第42-43页 |
3.6 针灸对NR2B和 P-NR2B蛋白的作用 | 第43页 |
3.7 针灸对GLU蛋白的作用 | 第43-44页 |
3.8 针灸对CCL2蛋白的作用 | 第44页 |
3.9 针灸可能通过下调趋化因子CCL2 抑制谷氨酸表达治疗CIPN | 第44-45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附录 | 第55-73页 |
附件1 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CIPN的研究进展 | 第5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件2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66-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