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5页 |
第一章 艾略特研究述评 | 第15-40页 |
第一节 瞩目与怀疑:1917——1925 | 第15-22页 |
第二节 “新批评”与新界标:1925——1958 | 第22-29页 |
第三节 树大招风:1958——1980 | 第29-33页 |
第四节 多元视野里的艾略特:1980至今 | 第33-40页 |
一、目录研究 | 第33-34页 |
二、生平研究 | 第34-35页 |
三、创作研究 | 第35-37页 |
四、分类研究 | 第37-40页 |
第二章 隐喻与诗学 | 第40-72页 |
第一节 隐喻的界定 | 第40-47页 |
一、隐喻与明喻 | 第44-45页 |
二、隐喻与换喻 | 第45-47页 |
第二节 隐喻与思 | 第47-54页 |
第三节 隐喻与真 | 第54-60页 |
第四节 隐喻与美 | 第60-72页 |
一) 隐喻与意象 | 第68-70页 |
二) 隐喻与象征 | 第70-72页 |
第三章 经验的隐喻表达式 | 第72-98页 |
第一节 艾略特的经验诗学 | 第72-84页 |
第二节 经验的语言表达式 | 第84-98页 |
第四章 隐喻与诗歌的结构 | 第98-132页 |
第一节 作为隐喻的典故 | 第99-111页 |
第二节 作为隐喻的片断 | 第111-120页 |
第三节 框架与秩序:原型隐喻 | 第120-132页 |
第五章 隐喻与宗教和文化的多元互渗 | 第132-165页 |
第一节 从宗教意象到“道成肉身” | 第132-141页 |
第二节 隐喻与宗教赋格曲 | 第141-150页 |
第三节 文化的多元互渗 | 第150-165页 |
结论 | 第165-171页 |
一、现代与传统 | 第166-167页 |
二、从多元到融合 | 第167-169页 |
三、经验、本体与诗的本质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