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 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23页 |
1 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第10-19页 |
2 生态安全研究 | 第19-22页 |
3 旅游开发中的生态安全研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23-25页 |
1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内涵与思路 | 第26-28页 |
1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内涵 | 第26-27页 |
2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思路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3页 |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8页 |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28-29页 |
3 具体评价指标说明 | 第29-33页 |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 第33-37页 |
1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3-35页 |
2 指标量化 | 第35页 |
3 综合评价方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案例 | 第37-52页 |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 第37-42页 |
1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特征 | 第37-40页 |
2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 第40-42页 |
第二节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 | 第42-52页 |
1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第45-47页 |
2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量化 | 第47-50页 |
3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 第52-70页 |
第一节 生态安全导向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生态安全导向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以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为例 | 第53-61页 |
1 萨拉乌苏河流域概况 | 第53-56页 |
2 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 | 第56-60页 |
3 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设计 | 第60-61页 |
第三节 生态安全导向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以泊江海子高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为例 | 第61-70页 |
1 泊江海子高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61-62页 |
2 旅游资源开发对泊江海子高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 第62-67页 |
3 泊江海子高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设计 | 第67-70页 |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79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