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一览表 | 第1-8页 |
表格一览表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绪论 | 第14-2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21-24页 |
第一章 探月飞行器定轨理论与模型 | 第24-45页 |
·统计定轨理论概述 | 第24-30页 |
·卫星运动方程 | 第25-26页 |
·状态方程 | 第26-27页 |
·观测方程 | 第27-28页 |
·估值方法 | 第28-30页 |
·时间和坐标系统 | 第30-38页 |
·时间系统 | 第30-32页 |
·坐标系统 | 第32-38页 |
·力学模型和测量模型 | 第38-42页 |
·综合定轨软件GEODYNⅡ简介 | 第42-45页 |
第二章 “嫦娥一号”探月飞行器的VLBI测角精度分析 | 第45-58页 |
·误差方程 | 第45-50页 |
·模拟数据的产生 | 第46-47页 |
·误差方程和方差协方差分析 | 第47-50页 |
·分析结果 | 第50-58页 |
·24小时调相轨道VLBI测角精度分析 | 第51-53页 |
·48小时调相轨道VLBI测角精度分析 | 第53-55页 |
·奔月轨道VLBI测角精度分析 | 第55-57页 |
·VLBI测角精度分析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探测一号”卫星的USB和VLBI联合定轨 | 第58-82页 |
·观测数据 | 第59-63页 |
·VLBI观测数据 | 第61-62页 |
·USB观测数据 | 第62-63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3-72页 |
·VLBI时延和时延率数据的模型改正 | 第63-66页 |
·测速数据的模型改正 | 第66-67页 |
·观测数据格式转换 | 第67-68页 |
·中性大气延迟和电离层延迟修正 | 第68-72页 |
·轨道计算方案确定 | 第72-74页 |
·轨道解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74-80页 |
·四天弧段定轨精度分析 | 第74-76页 |
·参考轨道选取 | 第76-77页 |
·单天定轨精度分析 | 第77-79页 |
·短弧定轨精度分析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Smart-1环月飞行器的VLBI测定轨 | 第82-96页 |
·观测数据 | 第85-90页 |
·VLBI观测数据及其数据预处理 | 第85-89页 |
·VLBI测轨数据与ESA精密轨道的比较 | 第89-90页 |
·定轨及其精度分析 | 第90-96页 |
·时延数据定轨精度分析 | 第92-94页 |
·时延率数据定轨和联合定轨精度分析 | 第9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94-96页 |
第五章 月球重力场对绕月低轨卫星轨道的长期影响 | 第96-106页 |
·解析理论 | 第96-103页 |
·运动方程 | 第96-98页 |
·冻结轨道存在的可能性 | 第98-102页 |
·周期轨道 | 第102-103页 |
·数值结果分析验证 | 第103-106页 |
第六章 区域导航卫星广播星历精度分析 | 第106-118页 |
·GPS广播星历用户算法 | 第107-108页 |
·广播星历参数的求解法 | 第108-109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109-115页 |
·卫星历书模型(Almanac model) | 第115-11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个人简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