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单倍体的概念及植株特征 | 第10页 |
·玉米单倍体产生途径 | 第10-16页 |
·远缘杂交 | 第11页 |
·花药培养 | 第11-12页 |
·孤雌生殖诱导产生玉米单倍体 | 第12-13页 |
·单倍体诱导系杂交诱导玉米单倍体 | 第13-16页 |
·产生玉米单倍体方法的比较 | 第16页 |
·玉米单倍体的鉴定 | 第16-19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16-17页 |
·遗传标记鉴定 | 第17页 |
·细胞学和解剖学鉴定 | 第17-18页 |
·流式细胞仪鉴定法(flow cytometry) | 第18-19页 |
·分子标记鉴定法 | 第19页 |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的恢复 | 第19-20页 |
·玉米单倍体的加倍 | 第20-23页 |
·自然加倍 | 第20-21页 |
·化学加倍 | 第21-23页 |
·加倍单倍体品系(DH)和自交系特性比较 | 第23-24页 |
·单倍体应用 | 第24-25页 |
·单倍体在基础研究中的价值 | 第24-25页 |
·单倍体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 第25页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单倍体诱导系STOCK6的选择 | 第26-28页 |
·单倍体鉴定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子粒鉴定 | 第28页 |
·单倍体细胞学鉴定 | 第28页 |
·单倍体田间表型鉴定 | 第28页 |
·单倍体花粉活力测定 | 第28-29页 |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自然恢复以及染色体化学加倍研究 | 第29-30页 |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单倍体诱导系STOCK6的选择 | 第31-38页 |
·母本材料对拟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 第31-33页 |
·单倍体诱导系Stock6田间调查情况 | 第33页 |
·父本材料对单倍体诱导率差异的影响 | 第33-38页 |
·单倍体鉴定方法的比较 | 第38-41页 |
·杂交种子的子粒鉴定 | 第38页 |
·单倍体苗期鉴定及生长势调查结果 | 第38-40页 |
·单倍体植株综合性状调查及花粉活力测定 | 第40页 |
·单倍体植株子代子粒鉴定 | 第40页 |
·单倍体细胞学鉴定 | 第40页 |
·单倍体鉴定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以及染色体化学加倍 | 第41-47页 |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 | 第41-42页 |
·单倍体化学加倍的效果 | 第42-4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7-53页 |
·单倍体诱导系STOCK6的优越性 | 第47页 |
·单倍体诱导系STOCK6的选择 | 第47-48页 |
·母本的影响 | 第47页 |
·单倍体诱导系Stock6的影响 | 第47-48页 |
·单倍体鉴定方法的应用 | 第48-49页 |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及染色体的加倍 | 第49-51页 |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 | 第49-50页 |
·玉米单倍体染色体的化学加倍 | 第50-51页 |
·玉米单倍体育种方法的应用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附图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