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DA的方面建模与变换的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论文的背景 | 第12-13页 |
| ·论文的选题和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模型驱动架构 | 第17-29页 |
| ·传统软件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 ·生产率问题 | 第17页 |
| ·可移植性问题 | 第17-18页 |
| ·互操作性问题 | 第18页 |
| ·文档和维护问题 | 第18页 |
| ·MDA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 ·MDA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 ·MDA开发生命周期 | 第21-22页 |
| ·MDA的四个核心规范 | 第22-28页 |
| ·MOF | 第23-24页 |
| ·UML | 第24-26页 |
| ·XMI | 第26-27页 |
| ·CWM | 第27-28页 |
| ·MDA的工具支持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面向方面程序设计 | 第29-42页 |
| ·软件编程方法的演进 | 第29-30页 |
| ·面向方面的基础 | 第30-34页 |
| ·OO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 ·面向方面的原理 | 第33-34页 |
| ·面向方面的程序设计(AOP) | 第34-36页 |
| ·AOP的主要概念 | 第34-35页 |
| ·AOP语言的编织和执行 | 第35-36页 |
| ·AOP的工具支持 | 第36页 |
| ·AOP的优点 | 第36-37页 |
| ·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AOSD) | 第37-39页 |
| ·AOSD的发展 | 第37页 |
| ·AOSD方法 | 第37-39页 |
| ·ASPECTJ方面示例 | 第39-41页 |
| ·AspectJ语言规范 | 第39-40页 |
| ·程序示例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模型驱动的方面建模与变换 | 第42-71页 |
| ·UML模型扩展机制 | 第42-45页 |
| ·现有面向方面模型的分析 | 第45-48页 |
| ·方面PIM建模 | 第48-54页 |
| ·建立方面PIM的元模型 | 第48-51页 |
| ·方面PIM模型表示 | 第51-53页 |
| ·MDA下的方面PIM建模 | 第53-54页 |
| ·方面PSM建模 | 第54-58页 |
| ·建立基于AspectJ的元模型 | 第54-57页 |
| ·方面PSM模型表示 | 第57-58页 |
| ·面向方面的PIM到PSM模型变换 | 第58-69页 |
| ·PIM到PSM的模型变换方式 | 第58-60页 |
| ·方面PIM到方面PSM的变换方案 | 第60-62页 |
| ·方面PIM到方面PSM的变换框架 | 第62-64页 |
| ·方面PIM到方面PSM的变换规则 | 第64-67页 |
| ·OCL变换定义 | 第67-69页 |
| ·模型驱动的面向方面软件开发(MDAD)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高校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方面建模及变换 | 第71-83页 |
| ·工具介绍 | 第71-72页 |
| ·高校组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第72-74页 |
| ·基于方面和MDA进行项目开发 | 第74-82页 |
| ·业务建模 | 第75-77页 |
| ·EJB组件模型 | 第77-78页 |
| ·表示层模型 | 第78页 |
| ·数据层模型 | 第78-79页 |
| ·方面PIM到PSM的变换 | 第79-81页 |
| ·生成代码 | 第81-82页 |
| ·模型驱动的面向方面开发的评价 | 第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3-85页 |
| ·论文总结 | 第83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