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医药卫生器械论文--医用电气机械论文

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第12-14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2页
     ·本文研究的现状第12-14页
   ·本文采用的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特点第14-19页
     ·嵌入式技术第14-17页
     ·数据采集技术及现状研究第17-19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心电基础理论第20-26页
   ·心电特征波形及其意义第20-21页
   ·心电导联第21-23页
     ·双极肢体导联的名称和位置第21-22页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名称和位置第22-23页
     ·胸导联名称和位置第23页
   ·心电信号的干扰和噪声及其抑制方法第23-26页
     ·心电信号的干扰和噪声第23-24页
     ·心电信号干扰和噪声的抑制第24-26页
3 ARM 体系结构及开发第26-40页
   ·ARM 体系结构概述第26-28页
     ·ARM 处理器第26页
     ·ARM 系列处理器介绍第26-28页
   ·ARM 体系的处理器内核第28-30页
     ·ARM9TDMI第29-30页
     ·ARM920T 的Cache第30页
     ·ARM920T 的MMU第30页
   ·ARM 体系的处理器模式第30页
   ·ARM 的寄存器组第30-32页
     ·通用寄存器第31-32页
     ·程序状态寄存器第32页
   ·ARM 存储系统第32-35页
     ·AT91RM9200 处理器的存储映射第32-33页
     ·内部存储器映射第33-34页
     ·外围设备映射第34-35页
   ·ARM 体系的寻址方式第35-37页
     ·ARM 处理器的寻址方式第35-36页
     ·ARM 指令集和Thumb 指令集的区别第36-37页
   ·ARM 体系的异常中断第37页
     ·ARM 异常中断第37页
     ·ARM 处理器的中断相应第37页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模式第37-40页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第37-38页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模式第38-40页
4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设计第40-62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40-41页
     ·总体设计要求第40页
     ·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框图第40-41页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总体设计第41页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总体设计结构框图第41页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芯片选型第41页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第41-43页
     ·+9V 到+5V 电源转换电路第42页
     ·+5V 到+3.3V 电源转换电路第42-43页
     ·+5V 到-5V 电源转换电路第43页
   ·前级放大和右腿驱动电路设计第43-46页
     ·前级放大电路设计要求第43-44页
     ·前级放大电路设计第44-45页
     ·右腿驱动放大电路第45-46页
     ·保护电路第46页
   ·主放大和滤波电路设计第46-51页
     ·滤波器设计原则第46-47页
     ·主放大电路和高通滤波电路第47-48页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第48-49页
     ·双T 有源带阻滤波电路设计第49-51页
   ·电平抬高电路设计第51-52页
   ·A/D 数据转换模块电路设计第52-58页
     ·C8051F020 概述第52-53页
     ·C8051F020 的技术特点第53-54页
     ·数据转换模块第54-56页
     ·C8050F020 电路设计第56-58页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第58-62页
5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设计第62-82页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总体设计第62-64页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总体设计第62页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芯片选型第62-64页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第64-65页
     ·+5V 到+3.3V 电源转换电路第64-65页
     ·+5V 到+1.8V 电源转换电路第65页
   ·AT91RM9200 处理器电路设计第65-69页
     ·AT91RM9200 芯片介绍第65-66页
     ·AT91RM9200 引脚和电路设计第66-69页
   ·外部存储器设计第69-72页
     ·SDRAM 存储器设计第69-70页
     ·FLASH 存储器设计第70-72页
   ·LCD 显示模块设计第72-74页
     ·LCD 控制器S1D13806 引脚和电路设计第72-73页
     ·可编程12C 时钟电路第73-74页
   ·通信模块设计第74-78页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第74-75页
     ·USB 接口电路设计第75-76页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第76-78页
   ·PCB 设计和硬件调试第78-82页
     ·PCB 设计第78-80页
     ·硬件调试第80-82页
6 软件设计及移植第82-90页
   ·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 技术第82-85页
     ·bootloader 第一部分第84页
     ·bootloader 第二部分第84-85页
   ·嵌入式Linux 开发第85页
   ·文件系统第85-86页
   ·应用程序第86-87页
   ·软件移植第87-90页
     ·U-BOOT 在AT91RM9200 硬件平台上的移植第87页
     ·嵌入式Linux 在AT91RM9200 硬件平台上的移植第87-90页
7 结论和展望第90-94页
   ·实验结果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92-94页
致谢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102页
独创性声明第102页
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涉外公路交通事故的法律适用
下一篇: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况、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