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1-13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2 摩托车舒适性能评价标准的研究 | 第15-22页 |
| ·摩托车舒适性客观评价方法 | 第15-18页 |
| ·手把部位评价 | 第16-17页 |
| ·座垫部位评价 | 第17-18页 |
| ·脚踏部位评价 | 第18页 |
| ·摩托车乘骑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 | 第18-20页 |
| ·本文采用的评价目标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3 摩托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及其模态分析 | 第22-35页 |
| ·有限元法与PATRAN/NASTRAN | 第22-24页 |
| ·车架结构及特点 | 第24-25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 | 第25-28页 |
|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车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28-34页 |
|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 ·车架的有限元模态计算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优化分析 | 第35-58页 |
| ·虚拟样机与ADAMS | 第35-37页 |
| ·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7-45页 |
| ·悬挂系统简介 | 第38页 |
| ·摩托车发动机振源分析 | 第38-39页 |
| ·零部件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获取 | 第39-42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 ·悬置系统模型隔振性能的仿真优化分析 | 第45-54页 |
| ·设计变量的参数化 | 第46-47页 |
| ·设计研究(Design Study) | 第47-51页 |
| ·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 | 第51-53页 |
| ·优化分析(Optimization) | 第53-54页 |
| ·原始样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54-55页 |
| ·悬置系统性能仿真优化与原始样车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测试分析 | 第58-67页 |
| ·T200 发动机振动测试概述 | 第58-59页 |
| ·原始样车的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 ·摩托车在弹性悬挂下的样车测试分析 | 第61-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主要结论 | 第67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 I II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