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10页 |
| 1.绪言 | 第10-36页 |
| ·造纸湿部化学及其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聚丙烯酰胺在造纸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 ·聚丙烯酰胺在湿部化学中的作用机理 | 第12-17页 |
| ·聚丙烯酰胺在造纸中的的应用进展 | 第17-21页 |
|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 | 第17-18页 |
|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 | 第18-19页 |
| ·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 | 第19-21页 |
| ·Hofmann反应法改性PAM的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 ·Hofmann反应的机理 | 第22-23页 |
| ·在均相中的Hofmann反应 | 第23-26页 |
| ·异相中的Hofmann降解 | 第26-28页 |
|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 ·主要内容 | 第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 2.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能的研究 | 第36-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6页 |
| ·高浓度次氯酸钠水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7页 |
| ·游离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过氯化对次氯酸钠制备的影响 | 第37-39页 |
| ·高浓度次氯酸钠的稳定性 | 第39-41页 |
| ·稳定剂对次氯酸钠水溶液的影响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3.基于Hofmann反应的高浓度聚丙烯酰胺的改性 | 第43-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 ·PAM的合成 | 第44页 |
| ·PAM的Hofmann降级重排反应 | 第44页 |
| ·样品的处理 | 第44页 |
| ·胺化度和水解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45-53页 |
| ·反应时间和温度 | 第45-47页 |
| ·氢氧化钠的用量 | 第47-49页 |
| ·次氯酸钠溶液的影响 | 第49-51页 |
| ·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产物及其红外谱图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4.聚丙烯酰胺的Hofmann反应中功能基团的表征 | 第57-6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7页 |
| ·PAM的Hofmann降级重排反应 | 第57页 |
| ·样品的处理和提纯 | 第57-58页 |
| ·滴定分析 | 第58页 |
| ·IR分析 | 第58页 |
| ·XPS分析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 ·氯代酰胺基、胺基和羧基的变化特征 | 第58-60页 |
| ·异氰酸酯基的变化 | 第60-63页 |
| ·副产物聚胺酯的变化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5.Hofmann降解法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 | 第67-75页 |
|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7页 |
| ·PAM的Hofmann反应 | 第67-68页 |
| ·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 第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3页 |
| ·NPAM的Hofmann反应中功能基团的变化特征 | 第68-71页 |
| ·APAM的Hofmann降解反应 | 第71-72页 |
| ·二次加料对APAM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