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丁玲“人的解放”思想的内核 | 第1页 |
| 第一章:人性的解放——早期小说论 | 第5-18页 |
| 第一节:苦闷与追求 | 第6-10页 |
| 一.顽强的生存吁求 | 第6-8页 |
| 二.理解与自由的追寻 | 第8-10页 |
| 第二节:反抗与超越 | 第10-14页 |
| 一.精神气质——文化人格层面的反抗 | 第11-12页 |
| 二.对惯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的反抗 | 第12-14页 |
| 第三节:女性生命的歌者 | 第14-18页 |
|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高扬 | 第14-16页 |
| 二.情欲的复归 | 第16-18页 |
| 第二章:爱与痛的歌哭——延安时期小说论 | 第18-30页 |
| 第一节:《在医院中》——在民族救亡中坚守启蒙立场 | 第18-22页 |
| 一.让人像“人”一样地活着 | 第18-21页 |
| 二.让“人”的世界充满“爱”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我在霞村的时候》——探寻“人”的终极意义 | 第22-26页 |
| 一.被冷酷围剿的“人” | 第22-24页 |
| 二.贞贞——现代人性之光 | 第24-26页 |
| 第三节 《夜》——工具的人?抑或人性的人? | 第26-30页 |
| 一.人——苦涩的情欲 | 第26-28页 |
| 二.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 | 第28-30页 |
| 第三章:沉重地飞翔——《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 第30-40页 |
| 第一节:将阶级解放和人的解放“毕其功于一役” | 第31-35页 |
| 第二节:人的解放的漫长征程 | 第35-40页 |
| 一.翻心——翻身——翻心的自新之路 | 第35-38页 |
| 二.异化劳动——精神(人性)的异化——扬弃异化走向复归 | 第38-40页 |
| 余论:从“人的解放”思想简论丁玲的人道主义情怀 | 第40-42页 |
| 注释 | 第42-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