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及工程应用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渗流与应力耦合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耦合 | 第10-11页 |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 | 第11-13页 |
·渗流与应力耦合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裂隙岩体渗流基础 | 第16-34页 |
·基本概念及岩体渗流的特点 | 第16-18页 |
·岩石与岩体概念 | 第16-17页 |
·岩体渗流的特点 | 第17-18页 |
·裂隙岩体渗流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单裂隙岩体渗流规律 | 第18-19页 |
·单裂隙非稳定流分析 | 第19-21页 |
·变裂隙锲形裂隙渗流分析 | 第21-22页 |
·单裂隙水流对裂隙壁施加的剪切力分析 | 第22-25页 |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 | 第25-27页 |
·等效连续渗流模型 | 第25-26页 |
·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 | 第26页 |
·双重介质模型 | 第26-27页 |
·裂隙岩体渗流问题有限元法 | 第27-33页 |
·裂隙岩体渗流问题连续介质模型有限元法 | 第27-31页 |
·裂隙岩体渗流问题离散介质模型有限元法 | 第31-32页 |
·复杂裂隙岩体渗流的双重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裂隙岩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34-46页 |
·岩石材料的特性 | 第34-36页 |
·岩石力学特性 | 第34-35页 |
·岩石变形特性 | 第35-36页 |
·裂隙岩体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连续介质模型 | 第36-37页 |
·块裂介质模型 | 第37页 |
·离散介质模型 | 第37页 |
·裂隙岩体本构关系 | 第37-40页 |
·岩块的本构关系 | 第38-39页 |
·结构面的本构关系 | 第39-40页 |
·裂隙岩体的屈服函数 | 第40-41页 |
·Mohr-Colomb 屈服函数 | 第40-41页 |
·Drucker-Prager 屈服函数 | 第41页 |
·岩体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41-45页 |
·非线性弹性有限元法 | 第41-43页 |
·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43-44页 |
·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公式 | 第44-45页 |
·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研究 | 第46-55页 |
·裂隙渗流对岩体稳定的影响 | 第46-49页 |
·水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水对岩体的力学作用 | 第47-49页 |
·裂隙岩体应力或变形对渗流的影响 | 第49-52页 |
·裂隙岩体应力与渗透特性的关系 | 第49-50页 |
·裂隙岩体变形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 第50-51页 |
·裂隙岩体应变与渗透系数关系 | 第51-52页 |
·本文所采用的渗流与应力耦合关系 | 第52-53页 |
·渗透系数与应力耦合关系 | 第52-53页 |
·耦合关系的优缺点 | 第53页 |
·裂隙岩体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及数值解法 | 第53-54页 |
·耦合作用基本思想 | 第53-54页 |
·耦合计算的基本步骤 | 第54页 |
·耦合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压力隧洞稳定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 | 第55-65页 |
·隧洞围岩应力的计算 | 第55-58页 |
·基本方程 | 第55-58页 |
·隧洞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特性 | 第58页 |
·隧洞围岩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 | 第58-62页 |
·隧洞围岩内在渗水条件下的控制方程 | 第58-60页 |
·隧洞围岩渗流分析 | 第60页 |
·隧洞围岩内渗水条件下应力 | 第60-61页 |
·隧洞围岩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解法 | 第61-62页 |
·算例 | 第62-64页 |
·基本情况 | 第62-63页 |
·计算结果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在工程中应用 | 第65-76页 |
·重力坝裂隙岩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 第65-72页 |
·工程概况 | 第65页 |
·计算模型 | 第65-66页 |
·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裂隙岩坡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 第72-75页 |
·工程概况 | 第72页 |
·计算模型 | 第72-73页 |
·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在读学位期间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