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7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外相关理论与研究 | 第10-13页 |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结构框架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内涵 | 第17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第17-18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 ·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页 |
|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3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的建立与制度变迁 | 第21-22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的建立 | 第21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的制度变迁 | 第21-22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 ·国有林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制的现状 | 第23-24页 |
| ·国有森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构想 | 第27-43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 第27-28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思路 | 第27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原则 | 第27-28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目标 | 第28页 |
| ·国有森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 第28-33页 |
| ·国有森工企业产权制度 | 第28-29页 |
|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产权制度障碍 | 第29-30页 |
| ·国有森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30-33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组织制度改革 | 第33-38页 |
| ·组织制度 | 第33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组织形态和组织结构的选择 | 第33-35页 |
| ·国有森工企业治理结构 | 第35-38页 |
| ·国有森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 第38-42页 |
| ·国有森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 ·国有森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外部环境支撑 | 第43-51页 |
| ·国有森工企业外部环境特点 | 第43页 |
| ·国有森工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第43-46页 |
| ·国有森工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 第43-44页 |
| ·国有森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奕分析 | 第44-45页 |
| ·国有森工企业市场环境分析 | 第45-46页 |
| ·国有森工企业外部环境的营造 | 第46-50页 |
| ·理顺国有森工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 第46页 |
| ·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46-47页 |
| ·尽快剥离国有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47-48页 |
| ·积极培育和完善林业市场体系 | 第48-49页 |
| ·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及多种经营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