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及创新处 | 第14-16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 ·信用等级 | 第16-17页 |
| ·违约概率 | 第17-19页 |
| ·失效率 | 第19-21页 |
| ·超额相关性 | 第21-22页 |
| 3 实证研究 | 第22-31页 |
| ·信用等级 | 第22-23页 |
| ·违约概率 | 第23-24页 |
| ·平均违约概率 | 第24-25页 |
| ·估计失效率 | 第25页 |
| ·超额相关性 | 第25-27页 |
| ·平均失效率的分布 | 第27-29页 |
| ·实证结论 | 第29-31页 |
| 4 后续研究展望 | 第31-33页 |
| ·本文结论和后续研究展望 | 第31页 |
| ·关于我国信用评级的一些建议 | 第31-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7-38页 |
| 附录2 新华远东对A 股上市公司的公开资信评级(PI) | 第38-41页 |
| 附录3 计算所用到的MATLAB 程序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