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概论 | 第9-14页 |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塑料薄膜表面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本文的创作思路及内容体系 | 第12-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 ·低温等离子体(LTP)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 ·等离子体的概念 | 第14页 |
| ·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14-15页 |
| ·低温等离子体类型 | 第15-17页 |
|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原理 | 第17-20页 |
| ·低温等离子体中各类活性中的产生 | 第17-18页 |
| ·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种与聚合物表面的相互作用 | 第18-20页 |
| ·塑料薄膜的印刷适性与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 ·接触角与附着力的关系 | 第21页 |
| ·表面张力与附着力的关系 | 第21-22页 |
| ·表面粗糙度与附着力的关系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23-28页 |
| ·实验原理 | 第23页 |
| ·实验样品印刷适性研究 | 第23-24页 |
|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 ·主要原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 ·片材准备 | 第25页 |
| ·实验内容与设备 | 第25-27页 |
| ·实验内容 | 第25页 |
| ·实验设备 | 第25-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PE薄膜表面的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工艺设计 | 第27页 |
| ·PE薄膜表面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过程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评价与测试方法 | 第28-35页 |
| ·接触角测试 | 第28-30页 |
| ·杨氏方程 | 第28-29页 |
| ·躺滴法测试接触角 | 第29-30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30-31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1-33页 |
| ·XPS分析原理 | 第31-32页 |
| ·XPS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 ·塑料薄膜临界表面张力测试 | 第33-34页 |
| ·塑料薄膜表面油墨的附着性测试—数格法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56页 |
| ·LTP处理前后PE薄膜表面原子力显微镜显示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 ·LTP处理后PE薄膜的表面能和接触角 | 第37-43页 |
| ·“达因水”快速测试处理后PE薄膜的表面能 | 第37-40页 |
| ·接触角计算表面能的方法 | 第40-43页 |
| ·PE薄膜样品处理前后油墨的附着性测试 | 第43-44页 |
| ·LTP处理工艺对PE薄膜表面能和接触角的影响 | 第44-54页 |
| ·不同处理时间对PE薄膜接触角和表面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 ·不同处理压强对PE薄膜接触角和表面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 ·不同气体等离子体对PE薄膜表面能和接触角的影响 | 第50-54页 |
| ·LTP处理前后PE薄膜的XPS图谱分析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