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分类 | 第16-18页 |
·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8-36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基于固有频率的结构损伤诊断 | 第19-20页 |
·基于振型或应变能的结构损伤诊断 | 第20-25页 |
·结构损伤诊断的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 | 第25-27页 |
·模型更新法 | 第27页 |
·结构损伤诊断的时域方法 | 第27-28页 |
·信号分析方法 | 第28-33页 |
·结构损伤诊断中传感器类型及优化布设 | 第33-36页 |
·结构健康诊断基准问题(Benchmark Problem)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结构健康诊断基准的建立 | 第40-5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0-42页 |
·结构损伤探测的关键问题 | 第42-44页 |
·结构健康基准的定义 | 第44-45页 |
·西医诊断基准 | 第44页 |
·中医诊断基准 | 第44-45页 |
·结构健康基准 | 第45页 |
·三个判定频率变化的定理 | 第45-47页 |
·结构健康基准的建立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健康诊断基准的实验验证 | 第50-92页 |
·实验模型设计 | 第50-55页 |
·应变信号及整体振动测量 | 第55-66页 |
·测点布置 | 第55-58页 |
·损伤工况及加载工况 | 第58-59页 |
·实验测试结果 | 第59-66页 |
·结论 | 第66页 |
·加速度信号测量 | 第66-87页 |
·测点布置及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损伤工况及加载方式 | 第67页 |
·测试结果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87页 |
·振动台正弦波输入试验 | 第87-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四章 损伤简支梁的裂缝模型及频率方程 | 第92-120页 |
·前言 | 第92页 |
·无损伤均匀梁的横向自由振动方程 | 第92-97页 |
·无损伤阶梯状梁的横向自由振动方程 | 第97-99页 |
·带有裂缝简支梁的频率方程 | 第99-111页 |
·裂缝模型 | 第99-100页 |
·带有一个裂缝简支梁的频率方程 | 第100-105页 |
·数值例子 | 第105-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20页 |
第五章 结构健康监测的无线传输系统 | 第120-132页 |
·前言 | 第120-123页 |
·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框架 | 第123-127页 |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23-124页 |
·数据采集单元 | 第124页 |
·CPU 控制单元 | 第124页 |
·无线收发单元 | 第124-125页 |
·无线收发与计算机通讯电路 | 第125-126页 |
·无线传输主要技术指标 | 第126页 |
·智能传感器及无线传输检测方法 | 第126-127页 |
·实验验证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2页 |
第六章 套管破损的弹性波检测法 | 第132-15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2页 |
·弹性波在直杆中的传播理论 | 第132-138页 |
·波动方程 | 第132-133页 |
·均匀直杆纵向运动的波动解法 | 第133-134页 |
·等截面杆自由端和固定端波的反射 | 第134-135页 |
·阶梯状直杆截面变化处波的反射和折射 | 第135-138页 |
·波动法检测套管破损试验 | 第138-147页 |
·试验仪器 | 第139页 |
·试验过程及中间结果 | 第139-146页 |
·结论 | 第146-147页 |
·波动法检测带有人工损伤的套管 | 第147-150页 |
·试验仪器 | 第147-148页 |
·试验过程及中间结果 | 第148-150页 |
·波动法油管现场检测 | 第150-154页 |
·试验仪器 | 第150-151页 |
·试验过程及中间结果 | 第151-154页 |
·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56-160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56-158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8-159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173-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