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中国气候概况 | 第8-11页 |
·长三角地区气候概况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从全球角度研究碳排放问题 | 第12-13页 |
·从单一国家的角度研究碳排放问题 | 第13页 |
·从局部区域的角度研究碳排放问题 | 第13-14页 |
·从行业角度研究碳排放问题 | 第14页 |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热点 | 第14-15页 |
·研究结构和思路 | 第15-16页 |
·已有研究不足及本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碳排放与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 | 第18-25页 |
·人类认识气候变暖与碳减排关系及采取行动的历史透视 | 第18-19页 |
·碳排放引起气候变暖的内在机理 | 第19-21页 |
·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长三角经济、能源与碳排放特征分析 | 第25-36页 |
·长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 | 第25-27页 |
·长三角经济实力强,增速快 | 第25-27页 |
·长三角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梯度逐渐转移 | 第27页 |
·长三角的能源消费特点 | 第27-31页 |
·能源消耗大且增长快,能源自给率低 | 第27-29页 |
·人均能耗趋高,区域差别大 | 第29页 |
·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大,两省一市趋于一致 | 第29-30页 |
·“多煤、少油、贫气”,清洁能源比重低 | 第30-31页 |
·长三角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 第31-35页 |
·排放总量趋高,江苏居首 | 第31-32页 |
·长三角人均碳排放呈递增趋势,上海居高 | 第32-33页 |
·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上海降幅最大 | 第33-34页 |
·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先“连接”,后逐步“脱钩”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产业层面的长三角碳排放强度测算分析 | 第36-50页 |
·碳排放强度的概念 | 第36-37页 |
·投入-产出模型的简介 | 第37-42页 |
·投入-产出法的概念 | 第37页 |
·投入-产出模型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37-38页 |
·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结构 | 第38-42页 |
·长三角产业碳排放强度测算 | 第42-49页 |
·模型构建的原则 | 第42-43页 |
·构建长三角产业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 | 第43-47页 |
·长三角产业碳排放强度测算及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长三角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70页 |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述 | 第50-54页 |
·结构分解分析法 | 第50-51页 |
·指数分解方法 | 第51-54页 |
·基于能源层面的因素分解分析 | 第54-59页 |
·影响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过程 | 第54-57页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基于产业层面的因素分解分析 | 第59-63页 |
·影响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过程 | 第59-60页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基于区域层面的因素分解分析 | 第63-68页 |
·影响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过程 | 第63-64页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70-75页 |
·政策建议 | 第70-73页 |
·产业层面——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 第70-71页 |
·能源层面——改善消费结构,实现能源多元化、清洁化 | 第71页 |
·技术层面——技术创新,支撑低碳发展 | 第71-72页 |
·制度层面——制度创新,引导碳减排 | 第72页 |
·生活层面——提高群众减排意识,挖掘生活减排潜力 | 第72-73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