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8页 |
| 第一章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视野:科技哲学视野 | 第8-17页 |
| ·对“生态经济”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 ·西方生态经济思想发展简史 | 第9-13页 |
| ·生态学萌芽的社会学背景 | 第9页 |
| ·生态学发展对经济学的影响 | 第9-10页 |
| ·经济学对生态学影响的回应 | 第10-11页 |
| ·生态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初步成熟 | 第11-13页 |
| ·莱斯特.布朗其人及著作 | 第13-14页 |
| ·科技哲学视野下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理论及其和谐自然观 | 第17-23页 |
|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思想 | 第17-19页 |
| ·现行生态模式的经济危机——对“为什么”的回答 | 第17页 |
| ·生态经济模式的蓝图——对“是什么”的回答 | 第17-19页 |
|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理论中的自然观 | 第19-23页 |
| ·“统治的逻辑”——二元对立思维的消融 | 第19-20页 |
| ·重新认识价值 | 第20页 |
| ·有机整体性观 | 第20-21页 |
| ·大地伦理 | 第21页 |
| ·不确定性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 第23-30页 |
| ·从现行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方法——对“怎么办”的回答 | 第23-26页 |
|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 第26-27页 |
| ·两条腿走路——自律与创新的结合 | 第27-28页 |
| ·对现行经济模式的范式革命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莱斯特.布朗的生态经济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 第30-39页 |
| ·布朗关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 第30-31页 |
| ·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的严重性 | 第31-33页 |
| ·中国自然资源 | 第31-32页 |
| ·我国气候变化 | 第32页 |
| ·中国的垃圾问题 | 第32页 |
| ·能源与矿产问题 | 第32-33页 |
|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 第33-35页 |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第33页 |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生态价值观 | 第33-34页 |
| ·布朗参与我国实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 第34-35页 |
| ·走文明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 第35-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