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管理学论文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26页
   ·管理伦理及其比较研究的意义第13-18页
     ·管理伦理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研究的意义第15-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8-2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第22-23页
   ·本文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第23-26页
     ·本文内容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结构安排第25-26页
2 管理伦理理论基础和中西比较的分析框架第26-39页
   ·引言第26页
   ·管理、伦理与管理伦理第26-29页
     ·管理、伦理及其结合基础第26-27页
     ·管理与伦理的关系分析第27-29页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的背景分析第29-34页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的人文背景识别第29-31页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背景第31-34页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的分析框架第34-38页
     ·管理伦理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第34-36页
     ·中西管理伦理比较的维度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中西人性假设比较分析第39-51页
   ·引言第39页
   ·人性说与中国传统管理伦理思想第39-42页
     ·性善论与仁爱管理的可能性第39-40页
     ·性恶论与制度管理的必要性第40-41页
     ·人性可塑论与德治管理的必然性第41-42页
     ·小结第42页
   ·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第42-46页
     ·经济人假设与古典管理理论第43-44页
     ·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第44-45页
     ·复杂人假设与管理理论丛林第45页
     ·目的人假设与人本管理理论第45-46页
   ·中西人性假设的比较第46-50页
     ·经济人假设与性恶论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第46-47页
     ·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与性善论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第47-48页
     ·复杂人假设与人性可塑论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第48页
     ·小结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中西管理伦理主要特征分析比较第51-72页
   ·前言第51页
   ·中国传统管理伦理主要特征分析第51-59页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管理框架第51-52页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管理本质第52-54页
     ·“和谐”是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管理目标第54-56页
     ·“德治、心治、法治”是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管理控制第56-57页
     ·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基本价值判断第57-59页
   ·西方管理伦理主要特征分析第59-67页
     ·“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管理本质第59-61页
     ·“个体卓越”向“整体和谐”过渡的管理目标第61-62页
     ·“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融合的管理控制第62-64页
     ·“单纯追求利润”向“兼顾利益相关者”转变的管理伦理价值标准第64-67页
   ·中西管理伦理主要特征识别第67-71页
     ·两种“以人为本”思想第68-69页
     ·重整体与重个体第69页
     ·重感性与重理性第69-70页
     ·重义与重利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中西管理伦理融合的逻辑分析与模型构造第72-97页
   ·引言第72页
   ·中西管理伦理融合的逻辑分析第72-81页
     ·西方管理伦理的优势及其局限性第72-76页
     ·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不足与现代价值第76-79页
     ·中西管理伦理的契合分析第79-81页
   ·中西管理伦理融合的现实态势第81-83页
     ·西方吸收中国传统管理伦理思想的融合态势第81-82页
     ·中西方现代管理理念中的伦理共识第82-83页
   ·中西管理伦理融合的理论模型第83-88页
     ·管理人性假设:功利与德性的统一第84-85页
     ·管理伦理本质: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第85页
     ·管理伦理目标:追求个体卓越与整体和谐的统一第85-86页
     ·管理伦理控制:伦理手段与制度手段的统一第86-87页
     ·管理伦理价值标准:追求利润与兼顾责任的统一第87-88页
   ·基于融合的日本管理伦理实证分析第88-96页
     ·东西管理伦理融合与“儒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第88-89页
     ·东西融合的日本管理伦理主要特征第89-94页
     ·日本管理伦理界定及其变革精神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6 中西企业管理伦理实践个案比较第97-117页
   ·引言第97页
   ·中西企业管理伦理个案调查第97-101页
     ·调查方法第97-99页
     ·样本的选择与特征第99-101页
   ·中西企业管理伦理实践比较第101-110页
     ·管理人性假设的不同观点第101-102页
     ·管理伦理本质的不同理解和把握第102-103页
     ·管理伦理目标的差异第103-105页
     ·管理伦理控制的比较第105-107页
     ·管理伦理价值标准的调查结果分析第107-109页
     ·管理伦理创新意识的区别第109-110页
   ·调查结论的秩和检验与t检验第110-113页
     ·调研结果的符号秩和检验第111-112页
     ·调研结果的t检验第112-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7 中国企业管理伦理建设对策第117-133页
   ·引言第117页
   ·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假设第117-121页
     ·权益人假设的提出及支持依据第117-119页
     ·伦理经营假设的提出及支持依据第119-121页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管理目标与价值追求第121-128页
     ·管理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第121-123页
     ·企业责任的内涵与层次第123-126页
     ·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第126-128页
   ·决策过程中的伦理控制第128-132页
     ·组织伦理决策模型第128-130页
     ·个人伦理决策步骤第130-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8 结束语第133-136页
   ·主要结论第133-134页
   ·主要创新点第134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附录A 企业伦理状况调查问卷第145-149页
附录B 中国企业伦理问题调查问卷第149-150页
附录C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科研与获奖情况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开发--以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运动的描述”为例
下一篇:基于中学地图教学的素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