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部分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分析 | 第9-18页 |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 第9-13页 |
(一) 国际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 第9-11页 |
(二)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三) 对非营利组织界定的比较分析 | 第12-13页 |
二、非营利组织产生的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一)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3-14页 |
(二) 市场选择理论 | 第14页 |
(三) 合约失灵理论 | 第14-15页 |
三、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税收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18页 |
(一) 非营利组织部分经济收入构成了政府税基的组成部分 | 第15页 |
(二) 税收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典型国家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及经验分析 | 第18-28页 |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 | 第18-21页 |
(一) 税收政策支持 | 第18-19页 |
(二) 税收管理制度 | 第19-21页 |
二、英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 | 第21-23页 |
(一) 税收政策支持 | 第21-22页 |
(二) 税收管理制度 | 第22-23页 |
三、日本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 | 第23-24页 |
(一) 税收政策支持 | 第23-24页 |
(二) 税收管理制度 | 第24页 |
四、典型国家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的经验分析 | 第24-28页 |
(一) 明确规定享有税收优惠的非营利组织范围 | 第24-25页 |
(二) 对非营利组织不同类型的所得给予不同的税收政策 | 第25-26页 |
(三) 对捐赠者向非营利组织捐赠实施税收优惠 | 第26页 |
(四) 实施严格的税收管理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现状及评析 | 第28-46页 |
一、我国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税收制度 | 第29-35页 |
(一) 与非营利组织有关的税收政策 | 第29-32页 |
(二) 纳税人捐赠的税收优惠 | 第32-34页 |
(三) 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管理 | 第34-35页 |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缺陷 | 第35-43页 |
(一) 缺少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立法 | 第35-36页 |
(二) 非营利性活动限定不明确,政策漏洞多 | 第36-37页 |
(三) 税收优惠比较宽泛,缺乏统一标准 | 第37-39页 |
(四) 捐赠制度不健全,激励作用不显著 | 第39-41页 |
(五) 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征管失控 | 第41-43页 |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缺陷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一)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 | 第43-44页 |
(二) 现有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第44页 |
(三)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不明确 | 第44-45页 |
(四) 非营利组织的类型区分不合理 | 第45页 |
(五) 受我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和影响 | 第45-46页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的思路 | 第46-56页 |
一、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46-47页 |
(一) 法定性原则 | 第46页 |
(二) 公平与效率原则 | 第46-47页 |
(三) 一致性原则 | 第47页 |
(四) 便于征管原则 | 第47页 |
二、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的建议 | 第47-56页 |
(一) 完善相关立法,确立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 | 第47-49页 |
(二) 严格区分非营利组织的相关商业活动和无关商业活动 | 第49-50页 |
(三) 对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采取差别税收政策 | 第50-51页 |
(四) 细化免税政策,避免税收优惠被滥用 | 第51页 |
(五) 划分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支出与非公益性支出 | 第51页 |
(六) 改善捐赠制度,鼓励、支持捐赠行为 | 第51-53页 |
(七) 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征管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1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