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言 | 第1-12页 |
1.1 为什么要研究日本企业文化 | 第10-11页 |
1.1.1 日本企业文化对于我们的意义 | 第10页 |
1.1.2 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 | 第10-11页 |
1.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 第11页 |
1.2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2.1 文献阅读法和案例论证法 | 第11页 |
1.2.2 历时态方法和共时态方法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第二章:企业文化研究的渊源与界说 | 第12-17页 |
2.1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渊源 | 第12-15页 |
2.1.1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进展和兴起 | 第12-13页 |
2.1.2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历史背景概况 | 第13-15页 |
2.2 企业文化界说 | 第15-17页 |
2.2.1 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 第16-17页 |
2.2.3 本文对日本企业文化内涵界定 | 第17页 |
第三章:同质、学习和创造:日本企业文化的生成与塑造 | 第17-23页 |
3.1 日本企业对多元文化的学习和效仿 | 第17-21页 |
3.1.1 东方儒家文化浸染下的日本企业文化 | 第17-19页 |
3.1.2 和魂洋才:打造“内和外争”的管理模式 | 第19-21页 |
3.2 日本企业文化生成的社会基础 | 第21-23页 |
3.2.1 生产力发展和民族文化同质性状况 | 第21页 |
3.2.2 国际文化和社会文化状况 | 第21-22页 |
3.2.3 经济制度和宏观经济状况 | 第22页 |
3.2.4 政治体制状况 | 第22-23页 |
第四章:日本企业文化的内容与构建 | 第23-31页 |
4.1 企业经营模式 | 第23页 |
4.1.1 终身雇佣制 | 第23页 |
4.1.2 年功序列制 | 第23页 |
4.1.3 企业内工会 | 第23页 |
4.2 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 第23-24页 |
4.3 企业家精神 | 第24-27页 |
4.3.1 抱团精神 | 第24-25页 |
4.3.2 精诚效忠精神 | 第25页 |
4.3.3 工蜂精神 | 第25-26页 |
4.3.4 和魂洋艺 | 第26页 |
4.3.5 为顾客工作 | 第26-27页 |
4.3.6 论语+算盘 | 第27页 |
4.4 企业经营理念 | 第27-29页 |
4.4.1 “义利合一” | 第27-28页 |
4.4.2 “平等主义” | 第28页 |
4.4.3 “提倡奉献” | 第28-29页 |
4.4.4 “民主主义” | 第29页 |
4.5 企业管理结构 | 第29-30页 |
4.6 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内教育的基本思想体系 | 第30-31页 |
第五章:日本企业文化的反哺性与自身弊端 | 第31-35页 |
5.1 反哺美国,促进美国企业文化重构 | 第31-33页 |
5.1.1 日本企业激活美国企业文化 | 第31页 |
5.1.2 工业时代与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特征比较 | 第31-33页 |
5.2 日本企业文化初露弊端 | 第33-35页 |
5.2.1 企业治理结构的弊端 | 第33页 |
5.2.2 团体精神背后的隐患 | 第33-34页 |
5.2.3 企业经营体制的弊端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6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出版书籍与发表的论文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