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20页 |
1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 第11-12页 |
2 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2.1 IL-6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2.2 IL-6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4页 |
2.2.1 生物学效应 | 第13-14页 |
2.2.2 生物学活性测定 | 第14页 |
2.3 PEG-rhIL-6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5页 |
2.3.1 IL-6的聚乙二醇修饰 | 第14页 |
2.3.2 PEG-rhIL-6的临床应用 | 第14-15页 |
3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5-16页 |
4 蛋白质多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标记方法 | 第16-18页 |
5 标记物的纯化方法 | 第18-19页 |
6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1 药品及试剂 | 第20页 |
2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4 PEG-rhIL-6的放射性碘标记 | 第21-23页 |
4.1 常规氯胺 T法标记 | 第21-22页 |
4.2 双相氯胺 T法标记 | 第22-23页 |
5 标记物的分离纯化 | 第23-24页 |
5.1 柱层析法 | 第23-24页 |
5.2 离心超滤法 | 第24页 |
6 标记物放化纯度的鉴定 | 第24-26页 |
6.1 三氯乙酸沉淀法 | 第24-25页 |
6.2 SDS-PAGE电泳法 | 第25-26页 |
7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8 储存条件对~(125)I-PEG-rhIL-6标记物的影响 | 第27页 |
9 生物学活性鉴定 | 第27-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1 PEG-rhIL-6放射性碘标记率 | 第29页 |
2 PEG-rhIL-6标一记物比放射性 | 第29-30页 |
3 ~(125)I-PEG-rhIL-6标记物的分离纯化 | 第30页 |
3.1 柱层析法 | 第30页 |
3.2 离心超滤法 | 第30页 |
4 放化纯度鉴定 | 第30-33页 |
4.1 三氯乙酸沉淀法 | 第30-31页 |
4.2 SDS-PAGE电泳法 | 第31-33页 |
4.2.1 SDS-PAGE法比较标记物与标准品电泳行为 | 第31-32页 |
4.2.2 SDS-PAGE电泳法测定放化纯 | 第32-33页 |
5 蛋白含量 | 第33页 |
5.1 标准曲线 | 第33页 |
5.2 蛋白回收率 | 第33页 |
6 储存条件对~(125)I-PEG-rhIL-6标记物的影响 | 第33-34页 |
6.1 储存条件对标记物放化纯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6.2 储存条件对标记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34页 |
7 生物学活性鉴定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41页 |
1 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方法 | 第35-37页 |
2 标记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7页 |
3 放化纯度鉴定 | 第37-38页 |
4 蛋白定量 | 第38-39页 |
5 生物活性鉴定 | 第39页 |
6 标记物保存稳定性鉴定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