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股份回购的法理分析 | 第9-18页 |
·股份回购的含义及历史发展 | 第9-11页 |
·股份回购的含义及特征 | 第9页 |
·股份回购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9-11页 |
·股份回购的历史发展 | 第11页 |
·股份回购的功能分析 | 第11-13页 |
·股份回购的弊端分析 | 第13-18页 |
·理论上--与传统公司法原理的冲突 | 第14-15页 |
·实践中--易引发的负面效应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股份回购的立法比较 | 第18-27页 |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股份回购的法律规定 | 第18-21页 |
·美国 | 第18-20页 |
·英国 | 第20-21页 |
·我国香港地区 | 第21页 |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股份回购的法律规定 | 第21-24页 |
·德国 | 第21-22页 |
·法国 | 第22-23页 |
·日本 | 第23-24页 |
·我国股份回购的立法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探讨 | 第27-43页 |
·我国股份回购的实践 | 第27-31页 |
·早期案例 | 第27-28页 |
·近期实践 | 第28-30页 |
·回购特例 | 第30-31页 |
·对我国现行股份回购立法的检讨 | 第31-35页 |
·我国现行股份回购的特点 | 第31-32页 |
·我国现行股份回购立法的不足之处 | 第32-35页 |
·我国现行股份回购立法的经验分析 | 第35页 |
·构建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必要性探讨 | 第35-39页 |
·有利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36页 |
·有利于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及员工持股制度 | 第36-37页 |
·有利于保护异议股东权益 | 第37-38页 |
·有利于优化我国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 | 第38页 |
·以债权回购股权,有利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质重组 | 第38-39页 |
·构建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可行性探讨 | 第39-43页 |
·缓和对股份回购禁止的法理分析 | 第39-40页 |
·限制股份回购的理论禁区的突破 | 第40-41页 |
·实施股份回购的法律可行性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法律建议 | 第43-53页 |
·构建我国股份回购制度法律体系的总体设想 | 第43-44页 |
·基本法--《公司法》和《证券法》仍以基本规定为宜 | 第43页 |
·相关法规、规章--《会计法》、《税法》、《劳动法》等作出相应的修改 | 第43-44页 |
·制订专门的单行规章--《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管理办法》 | 第44页 |
·构建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44-53页 |
·实体立法建议 | 第44-50页 |
·股份回购的立法原则 | 第44-45页 |
·股份回购的条件 | 第45-49页 |
·回购股份的处理 | 第49-50页 |
·违法回购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 | 第50页 |
·程序立法建议 | 第50-53页 |
·股份回购的决定程序 | 第50-51页 |
·债权人的保护程序 | 第51页 |
·股份回购的申报程序 | 第51页 |
·股份回购的信息披露 | 第51-52页 |
·程序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