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 论 | 第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能源与环境 | 第8页 |
·地域与气候 | 第8-9页 |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问题域及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关于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范围 | 第12-13页 |
·关于气候适应性 | 第13页 |
·相关概念及思考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国外双层皮玻璃幕墙的研究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国内双层皮玻璃幕墙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课题研究特色 | 第18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发展、现状和思考 | 第20-33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建筑的技术发展沿革 | 第20-26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技术萌芽(30年代以前) | 第20-21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技术形成(40年代-80年代初期) | 第21-24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技术成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 第24-26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技术普及(90年代中期以后) | 第26页 |
·国外双层皮玻璃幕墙技术案例分析 | 第26-29页 |
·国内双层皮玻璃幕墙的现状和思考 | 第29-32页 |
·亦真亦假的双层皮玻璃幕墙 | 第29-30页 |
·技术的出路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气候适应性实验研究 | 第33-68页 |
·夏热冬冷地区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概述 | 第33-34页 |
·实验说明 | 第34-39页 |
·实验目标 | 第34页 |
·实验条件及设备 | 第34-36页 |
·实验思路 | 第36-39页 |
·实验综述 | 第39-63页 |
·夏季的实验成果 | 第39-60页 |
·夏季实验系列1--朝向的影响 | 第39-43页 |
·夏季实验系列2--遮阳的影响 | 第43-53页 |
·夏季实验系列3--通风的影响 | 第53-58页 |
·夏季实验系列4--淋水的影响 | 第58-60页 |
·冬季的实验成果 | 第60-63页 |
·冬季实验系列1--蓄热能力的比较 | 第60-62页 |
·冬季实验系列2--气流循环的影响 | 第62-63页 |
·实验成果总结--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技术规则 | 第63-67页 |
·针对夏热的技术规则 | 第64-65页 |
·针对冬冷的技术规则 | 第65-66页 |
·对上述“技术规则”的再思考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双层皮玻璃幕墙设计策略 | 第68-87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类型 | 第68-69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气候适应的技术层次及对策 | 第69-82页 |
·材料技术 | 第70-74页 |
·普通玻璃与温室效应 | 第70-71页 |
·玻璃技术与选择透过性 | 第71-73页 |
·低辐射膜位置与双层装配系统 | 第73-74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74页 |
·构造技术 | 第74-80页 |
·玻璃幕墙的立面划分 | 第74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连接体系 | 第74-76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不同玻璃的位置关系 | 第76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控制系统 | 第76-78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自然通风控制系统 | 第78-80页 |
·控制技术 | 第80-82页 |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经济分析 | 第82-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双层皮玻璃幕墙的设计实践 | 第87-94页 |
·项目概述 | 第87-88页 |
·设计思路和过程 | 第88-93页 |
·设计背景 | 第88页 |
·设计思路 | 第88-89页 |
·技术详析 | 第89-93页 |
·设计总结 | 第93-94页 |
第6章 结 语 | 第94-97页 |
致 谢 | 第97-98页 |
附录1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附录2 图表索引 | 第103-107页 |
附录3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附录4 实验使用仪器设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