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目录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4页
 第一节 概念厘定:职业型高等教育、学术型高等教育及两者的关系第16-21页
  一、职业型高等教育第17-18页
  二、学术型高等教育第18-19页
  三、职业型高等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辨证关系第19页
  四、职业型高等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融合第19-21页
 第二节 选题缘由第21-26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26-32页
  一、职业型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26-27页
  二、职业型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第27页
  三、职业型高等教育与收入分配第27-28页
  四、发展传统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第28-30页
  五、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第30-31页
  六、加强促进职业型高等教育发展的立法工作第31-32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32-34页
  一、研究范围与限制第32页
  二、研究方法第32页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构架第32-33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33-34页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第34-53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回顾第34-40页
  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和毕业生数的发展变化第34-37页
  二、普通高校数量与在校生数的发展变化第37-38页
  三、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第38-40页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第40-47页
  一、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存在趋同现象第40-44页
  二、我国高等教育自主权的"不自主"第44-45页
  三、我国高等教育面对的新挑战第45-47页
 第三节 传统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回顾及现状分析第47-53页
  一、传统职业型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发展回顾第48-51页
  二、传统职业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第51-53页
第三章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第53-87页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第53-59页
  一、公共产品论第53-56页
  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政府对教育产品的提供第56-59页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第59-64页
  一、外部性第59-60页
  二、高等教育的外部性第60-64页
 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第64-71页
  一、早期的经济学关于教育经济学思想的简要回顾第64-67页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模型第67-70页
  三、职业型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70-71页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第71-77页
  一、人力资本概述第71-74页
  二、人力资本理论第74-76页
  三、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第76-77页
 第五节 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第77-83页
  一、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的提出第77-78页
  二、成本分担与补偿的原则第78-79页
  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和途径第79-83页
 第六节 哲学视野:确立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主体性第83-84页
 第七节 管理学视野:决策力与执行力理论第84-87页
  一、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概念第84-85页
  二、有区别的培养人才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第85-87页
第四章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现实依据第87-123页
 第一节 传统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第87-98页
  一、职业型高等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第87-91页
  二、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事权与财权分离第91-92页
  三、现有的分税制体系导致地方财政负担重第92页
  四、缺少有效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导致各地区高校财力不均第92-93页
  五、现有的拨款方式缺乏绩效考核第93-94页
  六、相关财税政策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第94-95页
  七、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对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供给影响分析第95页
  八、职业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中存在结构性问题第95-98页
 第二节 从人才竞争与发展战略看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发展第98-102页
  一、人才竞争第98-102页
  二、我国的发展战略需要职业型高等教育第102页
 第三节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有助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第102-112页
  一、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第102-103页
  二、高等教育内部的资源配置第103-109页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职业型高等教育第109-112页
 第四节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112-117页
  一、职业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第113-115页
  二、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第115-117页
 第五节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第117-123页
  一、中国的居民收入总体状况第117-119页
  二、中国地区间收入分配状况第119-121页
  三、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改善收入分配第121-123页
第五章 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第123-149页
 第一节 美国的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第123-134页
  一、美国职业型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体制第123-130页
  二、美国多元化的职业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第130-133页
  三、美国的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第133-134页
 第二节 德国的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第134-137页
  一、德国的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第134-137页
  二、高等教育经费筹资渠道的相对狭窄第137页
 第三节 日本的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第137-143页
  一、日本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第137-141页
  二、日本职业型高等教育经费的具体构成第141-143页
 第四节 各国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的经验与启示第143-149页
  一、财政拨款的范围第143-144页
  二、财政拨款的法律依据第144-145页
  三、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评估第145页
  四、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介机构的建立第145-146页
  五、职业型高等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第146-149页
第六章 新型职业型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第149-171页
 第一节 实施学术学位与职业技术学位并行的学位制度第149-153页
  一、职业技术学位是职业型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第149-150页
  二、国外职业技术学位授予的经验——以美国为例第150-151页
  三、我国职业技术学位的内涵第151-153页
 第二节 职业型高等教育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第153-159页
  一、传统学术型大学创建职业学院模式第153-155页
  二、创建新型职业型大学模式第155-159页
 第三节 人才培养模式第159-161页
  一、各国、各地区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第159-160页
  二、我国的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第160-161页
 第四节 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第161-163页
  一、专业设置依据第161-162页
  二、国外的专业课程设置第162-163页
  三、我国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第163页
 第五节 考试招生制度第163-166页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考制度沿革第163-164页
  二、国际招考制度比较第164-165页
  三、我国职业型高等教育招考制度选择第165-166页
 第六节 办学体制改革第166-168页
  一、市场机制在职业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失灵第167页
  二、办学体制的创新实践——以广东省为例第167-168页
 第七节 管理体制改革第168-171页
  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第168-169页
  二、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第169-171页
第七章 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第171-228页
 第一节 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基本思路第171-174页
  一、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原则第171-172页
  二、职业型高等教育发展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第172-174页
 第二节 理顺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第174-179页
  一、财政体制第174-175页
  二、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第175-177页
  三、职业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思路第177-179页
 第三节 实施职业型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第179-192页
  一、绩效预算基本概念第180-181页
  二、职业型高等教育的绩效预算第181-192页
 第四节 优化职业型高等教育收费及资助政策第192-203页
  一、收费政策的优化第192-197页
  二、资助政策的优化第197-203页
 第五节 制定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的税收政策第203-206页
  一、职业型大学的税收政策第203-204页
  二、企业、个人的税收政策第204-206页
 第六节 引导社会捐赠收入第206-211页
  一、我国高等教育捐赠收入及税收激励现状分析第206-208页
  二、国外的高等教育捐赠现状第208-209页
  三、增加职业型高等教育捐赠收入的政策选择第209-211页
 第七节 鼓励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发展职业型高等教育第211-214页
  一、我国职业型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探索第211-213页
  二、鼓励产学研结合的财政政策第213-214页
 第八节 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型高等教育第214-224页
  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回顾第215-217页
  二、民办高等教育的问题分析第217-219页
  三、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第219-224页
 第九节 传统学术型大学创建职业学院的政策选择第224-228页
  一、以财政贴息方式申请银行贷款第224-225页
  二、建立财政主导的教育基金第225-226页
  三、发行教育证券第226页
  四、发展股份制职业学院第226-228页
参考文献第228-2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第239-240页
后记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下一篇:关于国债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