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 第1-18页 |
·概述 | 第8-10页 |
·聚芳酯的性能特点 | 第8页 |
·聚芳酯的应用 | 第8-10页 |
·聚芳酯的改性研究 | 第10-14页 |
·聚芳酯合金 | 第10-12页 |
·聚芳酯共混改性 | 第12-13页 |
·聚芳酯的化学改性 | 第13页 |
·聚芳酯合成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聚芳酯的加工 | 第14-15页 |
·含硅单体的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含硅单体的其他合成应用研究 | 第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含硅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8-24页 |
·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8页 |
·双[对-酰氯苯基]二甲基硅烷(DMS)的合成 | 第18-19页 |
·双[对-甲基苯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方法 | 第19页 |
·双[对-羧酸苯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方法 | 第19页 |
·双[对-酰氯苯基](DMS)二甲基硅烷的合成方法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2页 |
·含硅单体合成反应中的关键因素 | 第19-20页 |
·双[对-羧酸苯基]二甲基硅烷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0页 |
·双[对-酰氯苯基]二甲基硅烷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0-21页 |
·双[对-酰氯苯基]二甲基硅烷的1H NMR 谱图 | 第21-22页 |
·结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35页 |
·概述 | 第24-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25页 |
·对苯二甲酰氯(TPC)和间苯二甲酰氯(IPC)的合成 | 第25页 |
·聚芳酯的合成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合成步骤 | 第25-26页 |
·碱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相转移催化剂(BTEAC)的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7-28页 |
·间苯二甲酰氯与对苯二甲酰氯的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29-35页 |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聚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0-31页 |
·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31-34页 |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31-32页 |
·热失重研究 | 第32-34页 |
·聚合物紫外透射光谱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三元共聚含硅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43页 |
·实验部分 | 第3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含硅聚芳酯的合成 | 第35页 |
·含硅聚芳酯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聚合反应的反应表达式 | 第35-36页 |
·单体的不同配比对聚合产率和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含硅聚芳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页 |
·含硅聚芳酯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7-38页 |
·含硅聚合物的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38-40页 |
·含硅聚合物的热失重分析 | 第40-41页 |
·含硅聚芳酯透射紫外光谱 | 第41-42页 |
·三元共聚含硅聚芳酯熔融指数的测定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四元共聚含硅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3页 |
·含硅聚芳酯的合成 | 第43页 |
·含硅聚芳酯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聚合反应原理 | 第43-44页 |
·单体的不同配比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四元共聚含硅聚芳酯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45-46页 |
·四元共聚含硅聚芳酯的热失重分析 | 第46-47页 |
·四元共聚含硅聚芳酯的紫外透射光谱 | 第47页 |
·聚芳酯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能对比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