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概述 | 第1-13页 |
| ·自来水厂生产废水处理及其意义 | 第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国内外生产废水处理概述 | 第10-12页 |
| ·国外概述 | 第10-11页 |
| ·国内概述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 2 水厂生产废水传统处理工艺简介 | 第13-20页 |
| ·水量调节 | 第13-14页 |
| ·污泥浓缩 | 第14-17页 |
| ·Lamella浓缩池 | 第14-15页 |
| ·SUPAFLO高速浓缩池 | 第15页 |
| ·预浓缩污泥脱水一体化设备 | 第15-17页 |
| ·污泥调质 | 第17页 |
| ·污泥脱水 | 第17-19页 |
| ·板框压滤机 | 第18-19页 |
| ·带式压滤机 | 第19页 |
| ·离心脱水机 | 第19页 |
| ·螺压脱水机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污泥调质机理的研究 | 第20-42页 |
| ·衡量污泥脱水性能的参数及其选定 | 第20-23页 |
| ·污泥比阻 | 第20-21页 |
| ·污泥压缩系数 | 第21-23页 |
| ·毛细吸水时间 | 第23页 |
| ·参数的选定 | 第23页 |
| ·污泥调质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23-36页 |
| ·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 第24-27页 |
| ·PAM投加量对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27-31页 |
| ·ζ电位对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 ·pH值对PAM调质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污泥浓缩时间对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石灰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污泥调质机理--毛细管模型及其修正 | 第36-41页 |
| ·定压过滤理论 | 第36-38页 |
| ·毛细管模型 | 第38-40页 |
| ·修正后毛细管模型对各种调质方法的解释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PAM的实验室优选 | 第42-48页 |
| ·优选实验设计 | 第42-44页 |
| ·优选原则 | 第42页 |
| ·优选方案的确定 | 第42-44页 |
| ·实验条件及实验程序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4-47页 |
| ·实验总结 | 第47-48页 |
| 5 造粒流化床污泥浓缩中试研究 | 第48-63页 |
| ·造粒流化床浓缩工艺原理 | 第48-51页 |
| ·造粒流化床浓缩工艺简介及技术特点 | 第48-49页 |
| ·造粒流化床工艺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 ·造粒流化床中的平衡 | 第50-51页 |
| ·中试实验方案 | 第51-53页 |
| ·实验内容 | 第51-52页 |
| ·中试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3-60页 |
| ·污泥沉降性能 | 第53-55页 |
| ·污泥比阻 | 第55-56页 |
| ·污泥浓度 | 第56-58页 |
| ·出水水质 | 第58-59页 |
| ·出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浓度与出水浊度之间的关系 | 第59-60页 |
| ·流化床浓缩工艺与传统浓缩工艺的比较 | 第60-61页 |
| ·工艺流程比较 | 第60-61页 |
| ·浓缩效果比较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6 梅林水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调查及优化 | 第63-73页 |
| ·梅林水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情况概述 | 第63-69页 |
| ·生产废水处理构筑物简介 | 第64-65页 |
| ·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 | 第65-68页 |
| ·综合评价 | 第68-6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 ·工艺优化措施 | 第71-73页 |
| 7 结论和建议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建议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