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大学科技园发展概述 | 第13-26页 |
| ·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世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 ·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 ·实施大学科技园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地区创造性理论、企业家能力理论和苗床理论 | 第16-17页 |
| ·增长极理论、层次扩散理论和非层次扩散理论 | 第17-18页 |
| ·大学科技园生长的条件要求 | 第18-23页 |
| ·区域创新环境与大学科技园 | 第18-21页 |
| ·区域创新网络与大学科技园 | 第21-23页 |
| ·大学科技园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3章 世界典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分析 | 第26-32页 |
| ·美国斯坦福研究园 | 第26-29页 |
| ·内向技术型运行模式 | 第27页 |
| ·相对集中的产业结构模式 | 第27-28页 |
| ·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 | 第28页 |
| ·成熟的风险投资模式 | 第28-29页 |
| ·台湾新竹科技园 | 第29-31页 |
| ·双向技术型运行模式 | 第30页 |
| ·重点突出且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模式 | 第30页 |
| ·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开创性 | 第32-45页 |
|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 ·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 ·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 ·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 | 第35-37页 |
| ·战略目标 | 第35-36页 |
| ·功能定位 | 第36-37页 |
| ·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的差别 | 第37-41页 |
| ·地位和作用 | 第37-39页 |
| ·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 ·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 ·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的优势与劣势 | 第41-42页 |
| ·大学兴办科技园的优势 | 第41-42页 |
| ·大学兴办科技园的劣势 | 第42页 |
| ·未来发展模式选择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大学科技园实证分析 | 第45-68页 |
|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证研究 | 第45-50页 |
| ·创新环境 | 第45-49页 |
| ·创新网络 | 第49-50页 |
| ·比较分析 | 第50-57页 |
| ·总体思路与具体对策 | 第57-67页 |
| ·总体思路 | 第57-58页 |
| ·具体措施 | 第58-64页 |
| ·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 第64-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