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 第7-9页 |
1.2.1 梁式转换层 | 第7-8页 |
1.2.2 厚板转换层 | 第8页 |
1.2.3 桁架式转换层 | 第8页 |
1.2.4 箱形转换层 | 第8-9页 |
1.3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特点 | 第9页 |
1.4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1.4.1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2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5 本论文的工作 | 第11-13页 |
1.5.1 所用软件介绍 | 第11-12页 |
1.5.2 有限元模型 | 第12页 |
1.5.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 第13-22页 |
2.1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原则 | 第13-14页 |
2.1.1 内力与位移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13页 |
2.1.2 底部为框架的双肢或多肢剪力墙 | 第13页 |
2.1.3 框支剪力墙和落地剪力墙协同体 | 第13-14页 |
2.2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 第14-18页 |
2.2.1 单片框支剪力墙的计算 | 第14-17页 |
2.2.2 水平力在各片剪力墙之间的分配 | 第17-18页 |
2.3 转换层楼板平面的内力和变形 | 第18-22页 |
2.3.1 考虑楼板变形对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分析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2 考虑楼板变形影响的内力计算方法 | 第19-22页 |
第3章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与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简介 | 第22-37页 |
3.1 结构抗震分析理论与方法简介 | 第22-28页 |
3.1.1 静力理论 | 第22页 |
3.1.2 反应谱理论 | 第22-27页 |
3.1.2.1 抗震设计反应谱与地震影响系数 | 第23-24页 |
3.1.2.2 底部剪力法 | 第24-25页 |
3.1.2.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5-27页 |
3.1.3 动力理论 | 第27-28页 |
3.2 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8-35页 |
3.2.1 动力学问题有限元法的分析步骤 | 第28-30页 |
3.2.2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2.3 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31-35页 |
3.2.3.1 振型叠加法 | 第31-33页 |
3.2.3.2 逐步积分法 | 第33-35页 |
3.3 输入地震波的选用 | 第35-37页 |
第4章 算例与分析 | 第37-73页 |
4.1 计算模型及基本数据 | 第37-42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37-40页 |
4.1.2 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73页 |
4.2.1 结构动力特征 | 第42-47页 |
4.2.2 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47-64页 |
4.2.2.1 位移分析 | 第47-49页 |
4.2.2.2 框支柱分析 | 第49-52页 |
4.2.2.3 框支梁分析 | 第52-55页 |
4.2.2.4 剪力墙分析 | 第55-59页 |
4.2.2.5 楼板分析 | 第59-64页 |
4.2.3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64-73页 |
4.2.3.1 顶层位移时程曲线分析 | 第64-65页 |
4.2.3.2 剪力分配时程曲线分析 | 第65-67页 |
4.2.3.3 框支柱时程曲线分析 | 第67-69页 |
4.2.3.4 框支梁时程曲线分析 | 第69-71页 |
4.2.3.5 剪力墙时程曲线分析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