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 第1-12页 |
2.研究区概况 | 第12-14页 |
3.MLC构造嘉陵江组储层基本地质特征 | 第14-19页 |
3.1 嘉陵江组岩性及沉积相特征 | 第14-16页 |
3.2 储层基本特征 | 第16页 |
3.3 储层受控因素 | 第16-19页 |
3.3.1 岩相控制因素 | 第17页 |
3.3.2 圈闭控制因素 | 第17页 |
3.3.3 断层、裂缝控制因素 | 第17-19页 |
4.MLC构造嘉陵江组储层识别技术方法研究 | 第19-29页 |
4.1 嘉陵江组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19-23页 |
4.2 嘉陵江组储层预测的研究方法思路 | 第23-24页 |
4.3 纵向分辨率研究和技术方法试验 | 第24-26页 |
4.4 反演技术方法原理 | 第26-29页 |
4.4.1 Jason用地震约束的测井曲线反演(invermod) | 第26-27页 |
4.4.2 Strata基于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 | 第27-29页 |
5.MLC构造嘉陵江组(嘉四~3、嘉四~1)储层预测研究 | 第29-37页 |
5.1 基础资料预处理及层位标定 | 第29-30页 |
5.1.1 地震资料预处理 | 第29页 |
5.1.2 测井曲线预处理和标准化 | 第29-30页 |
5.2 层位标定 | 第30页 |
5.3 嘉陵江组储层厚度及孔隙度预测研究 | 第30-37页 |
5.3.1 剖面分析 | 第31-32页 |
5.3.2 储层厚度及孔隙度预测研究 | 第32-34页 |
5.3.3 储层渗透性研究 | 第34-36页 |
5.3.4 新完钻井的验证 | 第36-37页 |
6.ELC构造嘉二~1-嘉一储层预测研究 | 第37-41页 |
6.1 勘探现状及基础资料 | 第37-38页 |
6.1.1 勘探现状 | 第37页 |
6.1.2 基础资料 | 第37-38页 |
6.2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8页 |
6.3 储层厚度及孔隙度预测研究 | 第38-41页 |
7.结论和建议 | 第41-44页 |
7.1 结论 | 第41-42页 |
7.2 建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