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一、 前言 | 第7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一) 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念 | 第7-8页 |
(二) 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沿革 | 第8-9页 |
(三) 体育社团的理论研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1-36页 |
(一) 体育管理社团化是我国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1-16页 |
1 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团体获得了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资源 | 第12-13页 |
2 政治体制改革为社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所需环境条件 | 第13-15页 |
(1) 社团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 第13-14页 |
(2) 政府机构改革为社会团体提供了施展空间 | 第14-15页 |
3 社团组织的自身特点使其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分化后重新整合的工具 | 第15-16页 |
(1) 社团的发展来源于社会福利危机 | 第15-16页 |
(2) 社团的发展在于其在管理社会特殊群体及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优势 | 第16页 |
(二) 体育管理社团化是社会化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选择 | 第16-22页 |
1 社会化为体育管理社团化提供了契机 | 第16-19页 |
(1) 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 第17-18页 |
(2) 人们多元化的体育价值取向要靠社团组织得以实现 | 第18-19页 |
2 城市化为体育管理社团化创造了条件 | 第19-22页 |
(三) 体育运动自身发展对体育管理体制的社团化需求 | 第22-29页 |
1 国外体育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启示 | 第22-25页 |
2 目前我国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 第25-29页 |
(1) 整体数量不足 | 第25-26页 |
(2) 官民二重性 | 第26页 |
(3) 缺乏规范管理 | 第26-28页 |
(4) 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职责不明 | 第28-29页 |
(四) 体育管理社团化是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 第29-36页 |
1 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社团化趋向 | 第29-31页 |
2 体育社团是中国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第31-34页 |
(1)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 第31-32页 |
(2) 加强国际体育交流 | 第32页 |
(3) 为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 第32-33页 |
(4) 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3-34页 |
(5) 体育管理社团化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促进作用 | 第34页 |
3 体育管理社团化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 | 第34-36页 |
五、 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件一 | 第42-46页 |
附件二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