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8页 |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探析 | 第18-27页 |
(一) 理论界的争议以及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的冲突 | 第18-20页 |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对社会的非法控制 | 第20-22页 |
(三) 黑社会性质组织实现对社会控制的行为模式 | 第22-27页 |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模式 | 第27-35页 |
(一) 提高和强化组织结构阶段 | 第28-29页 |
(二) 加强暴力的组织化阶段 | 第29-31页 |
(三) 壮大经济实力阶段 | 第31-32页 |
(四) 寻求非法保护阶段 | 第32-33页 |
(五) 向黑社会性质组织转化阶段 | 第33-35页 |
三、 中国大陆能否产生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组织犯罪 | 第35-44页 |
(一) 否定论者的理由 | 第35-37页 |
(二) 肯定论者的理由 | 第37-38页 |
(三) 笔者的观点 | 第38-44页 |
四、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存在的缺陷及法律完善 | 第44-56页 |
(一) 世界各国及地区反黑刑事立法概览 | 第44-47页 |
(二) 世界各国及地区反黑刑事立法的特点 | 第47-38页 |
(三)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存在的缺陷 | 第38-51页 |
(四) 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 | 第51-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