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无碴轨道结构发展现状 | 第7-12页 |
·国外情况 | 第8-10页 |
·国内情况 | 第10-12页 |
·无碴轨道动力学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情况 | 第13-14页 |
·国内情况 | 第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建立板式轨道-高速列车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14-15页 |
·板式轨道动力特性分析 | 第15页 |
·板式轨道参数研究 | 第15-16页 |
第2章 板式轨道-高速列车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16-38页 |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系统模型 | 第17-26页 |
·钢轨梁单元 | 第17-19页 |
·轨道板弹性薄板单元 | 第19-25页 |
·轨道模型参数 | 第25-26页 |
·车辆系统模型 | 第26-29页 |
·半车模型 | 第26-28页 |
·模型参数 | 第28-29页 |
·轮轨接触 | 第29-30页 |
·板式轨道-车辆系统激励模型 | 第30-32页 |
·竖错不平顺 | 第30-31页 |
·焊接接头不#平顺25 | 第31-32页 |
·程序设计思路 | 第32-38页 |
第3章 板式轨道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38-57页 |
·焊接接头不平顺 | 第38-54页 |
·焊接凹接头不平顺 | 第38-49页 |
·焊缝凸起不平顺 | 第49-54页 |
·竖错不平顺 | 第54-57页 |
第4章 板式轨道参数研究 | 第57-81页 |
·扣件刚度变化对板式轨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64页 |
·CA砂浆厚度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9页 |
·秦沈线板式轨道两种支承方式下的动力学性能比较 | 第69-72页 |
·秦沈线板式轨道两种支承方式的过渡 | 第72-74页 |
·扣件刚度、CA砂浆厚度对轨道板和CA砂浆动应力影响 | 第74-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81-82页 |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