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5页 |
·土壤中磷钾概况 | 第12-13页 |
·土壤中磷概况 | 第12页 |
·土壤中钾概况 | 第12-13页 |
·微生物解磷解钾的研究 | 第13-14页 |
·微生物解磷的研究 | 第13页 |
·微生物解钾的研究 | 第13-14页 |
·生物防治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土壤中高效解磷解钾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15-23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土样 | 第15页 |
·参比菌株 | 第15页 |
·培养基 | 第15-1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18页 |
·土样采集 | 第16-17页 |
·芽孢杆菌的分离 | 第17页 |
·解磷解钾芽孢杆菌的初筛 | 第17页 |
·解磷解钾芽孢杆菌的复筛 | 第17-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芽孢杆菌的分离 | 第18-19页 |
·解磷解钾芽孢菌的初筛 | 第19-20页 |
·解磷解钾芽孢杆菌的复筛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高效解磷解钾芽孢细菌中植物病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23-27页 |
·材料 | 第23页 |
·菌种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拮抗菌的筛选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拮抗菌的初筛 | 第24-25页 |
·拮抗菌的复筛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具有高效解磷解钾活性且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菌株CX-7 的鉴定 | 第27-33页 |
·材料 | 第27页 |
·菌种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 | 第27页 |
·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第27页 |
·CX-7 菌株总 DNA 的提取 | 第27-28页 |
·细菌CX-7 菌株16S rDNA 的PCR 扩增 | 第28页 |
·细菌CX-7 菌株16S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绘制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 | 第28-29页 |
·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CX-7 菌株16S rDNA 的 PCR 扩增 | 第30页 |
·细菌CX-7 菌株16S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细菌CX-7 菌株产芽孢条件的优化 | 第33-39页 |
·材料 | 第33页 |
·菌株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种子液培养 | 第33-34页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4页 |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芽孢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34页 |
·发酵条件对菌株CX-7 产芽孢的影响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生长曲线 | 第34-35页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5-38页 |
·发酵条件对菌株CX-7 产芽孢的影响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第六章 胶冻样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CX-7 菌株盆栽效果研究 | 第39-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供试菌株 | 第39页 |
·供试玉米 | 第39页 |
·供试土壤 | 第39页 |
·培养基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CX-7 菌株解磷试验 | 第40页 |
·解钾试验 | 第40页 |
·玉米盆栽试验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解磷解钾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玉米盆栽试验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玉米盆栽试验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CX-7 菌株对玉米出芽率的影响 | 第44页 |
·CX-7 菌株对玉米叶面积和株高的影响 | 第44-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七章 菌株CX-7 产抗拒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 第47-58页 |
·材料 | 第47页 |
·菌种 | 第47页 |
·培养基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8页 |
·培养方法 | 第47页 |
·发酵滤液抗菌活性测定 | 第47页 |
·CX-7 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47-48页 |
·发酵条件对菌株CX-7 产抗菌物质的影响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细菌CX-7 菌株抗菌物质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48-53页 |
·发酵条件对菌株CX-7 产抗菌物质的影响 | 第53-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第八章 菌株CX-7 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58-67页 |
·材料 | 第58-60页 |
·菌种 | 第58页 |
·培养基 | 第58页 |
·主要试剂 | 第58-59页 |
·主要仪器 | 第59-60页 |
·方法 | 第60-62页 |
·菌株拮抗物质的性质鉴定 | 第60页 |
·细菌CX-7 菌株抗菌蛋白的提取 | 第60页 |
·细菌CX-7 菌株抗菌蛋白活性测定 | 第60页 |
·菌株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58] | 第60-61页 |
·抗菌蛋白组分的纯度和分子质量测定 | 第61页 |
·细菌CX-7 菌株抗菌蛋白最适作用温度及对热稳定性 | 第61-62页 |
·细菌CX-7 菌株抗菌蛋白最适作用pH 值及酸碱稳定性 | 第62页 |
·金属离子对CX-7 菌株抗菌蛋白的影响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菌株拮抗物质的性质鉴定 | 第62页 |
·菌株抗菌蛋白的提取 | 第62-63页 |
·菌株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63页 |
·抗菌蛋白组分的纯度和分子质量测定 | 第63-64页 |
·CX-7 菌株抗菌蛋白最适作用温度及对热稳定性 | 第64页 |
·CX-7 菌株抗菌蛋白最适作用pH 值及酸碱稳定性 | 第64-65页 |
·金属离子对CX-7 菌株抗菌蛋白的影响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