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上第三系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砂体预测
绪论 | 第1-9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及层序地层概况 | 第9-17页 |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 第9-12页 |
一、区域构造概况 | 第9-11页 |
二、地层发育及主要岩性特征 | 第11页 |
三、自然地理概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特征 | 第12-17页 |
一、层序界面的确定及划分 | 第12-16页 |
二、生储油气层在层序中的位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古物源分析 | 第17-26页 |
一、石英、长石、岩屑类比分析 | 第17-18页 |
二、重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 | 第18-21页 |
三、古水系恢复 | 第21-26页 |
第二节 古水介质条件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利用粘土矿物特征及其组合分析古环境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研究 | 第31-49页 |
第一节 沉积相标志 | 第31-36页 |
一、岩石类型 | 第31-33页 |
二、沉积构造 | 第33-36页 |
三、古生物特征 | 第36页 |
第二节 地震相特征研究 | 第36-39页 |
一、深湖-半深湖亚相 | 第36-37页 |
二、滨、浅湖亚相 | 第37页 |
三、冲积扇相 | 第37-38页 |
四、扇三角洲相 | 第38页 |
五、湖底扇相 | 第38页 |
六、三角洲相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沉积相类型 | 第39-47页 |
一、冲积扇相 | 第39-40页 |
二、扇三角洲相 | 第40页 |
三、三角洲相 | 第40-42页 |
四、河流相 | 第42页 |
五、辫状河三角洲相 | 第42-44页 |
六、湖泊相 | 第44-45页 |
七、碳酸盐岩生物丘相 | 第45-47页 |
第四节 沉积体系及分布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 | 第49-58页 |
第一节 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49-51页 |
一、上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相带平面展布 | 第49-50页 |
二、上干柴沟组上段沉积相带平面展布 | 第50页 |
三、下油砂山组下段沉积相带平面展布 | 第50-51页 |
四、下油砂山组上段沉积相带平面展布 | 第51页 |
五、上油砂山组沉积相带平面展布 | 第51页 |
六、狮子沟组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51页 |
第二节 有利砂体预测 | 第51-58页 |
一、上干柴沟组有利砂体 | 第52-53页 |
二、下油砂岩组下段有利砂体 | 第53页 |
三、下油砂岩组上段有利砂体 | 第53-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附图 | 第59-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