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背景情况介绍 | 第9-14页 |
| 一、 世界造船工业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二、 造船工业的经济特性 | 第11-12页 |
| 三、 船舶工业的产业特征 | 第12页 |
| 四、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概况 | 第12-13页 |
| 五、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船型市场因素分析 | 第14-20页 |
| 一、 世界造船市场船型概况 | 第14-16页 |
| 1、 各种船型完工量 | 第14-15页 |
| 2、 各种船型成交量 | 第15页 |
| 3、 各种船型手持订单量 | 第15-16页 |
| 4、 世界各国在主要船型建造上的优势 | 第16页 |
| 二、 高新技术船型发展情况 | 第16-20页 |
| 1、 从建造量看世界高新船舶产品需求结构 | 第16-17页 |
| 2、 从价值量看世界船舶产品需求结构 | 第17-18页 |
| 3、 高附加值船舶研发与建造的特点及条件 | 第18-20页 |
| 三、 船型发展的总体趋势 | 第20页 |
| 第三章 新经济时代对船舶工业的影响 | 第20-24页 |
| 一、 船舶工业的要素密集特征将发生根本转变 | 第20-21页 |
| 二、 船舶技术将迎来新的飞跃 | 第21-22页 |
| 三、 船舶工业的产品结构将出现重大变化 | 第22-23页 |
| 四、 船舶工业的生产方式将彻底改观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中船集团公司产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 第24-28页 |
| 一、 中船集团公司船舶产品现状: | 第24-25页 |
| 1、 产业发展迅速 | 第24页 |
| 2、 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有所进展 | 第24-25页 |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 第25-28页 |
| 1、 能力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第25页 |
| 2、 成本优势减弱,国际竞争力不容乐观 | 第25-26页 |
| 3、 管理相对落后,尚未摆脱传统造船模式的束缚 | 第26页 |
| 4、 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提高缓慢 | 第26-27页 |
| 5、 主导产品技术含量偏低,船舶总体性能尚有差距,缺少品牌船型 | 第27页 |
| 6、 船用设备国产化水平停滞不前,实际装船率大幅度下降 | 第27页 |
| 7、 产品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船厂院所各自为战 | 第27-28页 |
| 8、 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力量出现断层 | 第28页 |
| 第五章 重点发展的船型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28-31页 |
| 一、 船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8-29页 |
| 二、 发展目标和达到的技术水平 | 第29页 |
| 三、 项目安排原则 | 第29-23页 |
| 四、 发展的重点领域 | 第23-30页 |
| 五、 “十五”期间优先发展的船型 | 第30-31页 |
| 第六章 加强船舶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 第31-36页 |
| 一、 加大集团结构调整力度,为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 第31页 |
| 二、 加强设计技术和管理技术创新研究,降低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 第31页 |
| 三、 加强技术储备,适时安排有市场前景的新船型预研 | 第31-32页 |
| 四、 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合理分工、各有侧重进行产品开发 | 第32页 |
| 五、 加大高新技术船舶的开发力度和常规船舶的优化力度,建立集团公司品牌船型 | 第32-33页 |
| 六、 抓好重点船用设备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 第33页 |
| 七、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评分考核 | 第33-34页 |
| 八、 整合集团科研力量,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 | 第34页 |
| 九、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集团科技创新能力 | 第34页 |
| 十、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稳定科技队伍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