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1.1 几丁质与几丁质酶 | 第9-18页 |
1.1.1 几丁质 | 第9-11页 |
1.1.2 几丁质酶 | 第11-15页 |
1.1.2.1 微生物几丁质酶 | 第12-14页 |
1.1.2.2 植物几丁质酶 | 第14-15页 |
1.1.2.3 动物及人的几丁质酶 | 第15页 |
1.1.3 几丁质酶的作用 | 第15-17页 |
1.1.4 问题与展望 | 第17-18页 |
1.2 报告基因 | 第18-24页 |
1.2.1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 | 第18-19页 |
1.2.2 β-—葡萄苷酸酶(GUS)基因 | 第19-20页 |
1.2.3 绿色荧光蛋白(GFP) | 第20页 |
1.2.4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 | 第20-21页 |
1.2.5 cobA基因 | 第21-22页 |
1.2.6 其它报告基因 | 第22-24页 |
1.3 未能培养的微生物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前言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从Aeromonas SUWA-9菌株中克隆几丁质酶基因 | 第28-46页 |
3.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29-30页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29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3.1.3 主要培养基 | 第30页 |
3.1.4 主要设备 | 第30页 |
3.1.5 主要软件 | 第30页 |
3.2 方法 | 第30-32页 |
3.2.1 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 | 第30-31页 |
3.2.2 活性染色 | 第31页 |
3.2.3 克隆片段的内切酶谱分析 | 第31页 |
3.2.4 Clone-5的亚克隆 | 第31页 |
3.2.5 clone-5重组质粒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31-32页 |
3.2.6 clone-5插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分析 | 第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3.3.1 基因组DNA片段的制备 | 第32-33页 |
3.3.2 与质粒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 | 第33页 |
3.3.3 产几丁质酶的重组克隆的筛选 | 第33-34页 |
3.3.4 各单克隆菌株的底物检测 | 第34页 |
3.3.5 克隆片段的内切酶谱 | 第34-35页 |
3.3.6 SDS-PAGE活性染色结果 | 第35-36页 |
3.3.7 clone-5的亚克隆 | 第36-37页 |
3.3.8 clone-5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分析 | 第37-43页 |
3.4 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部分 从土壤细菌中克隆红色基因 | 第46-5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4.1.1 土样的采集 | 第46页 |
4.1.2 土壤细菌DNA样品的制备及基因的克隆 | 第46-47页 |
4.1.3 红色细菌的筛选与确证 | 第47页 |
4.1.4 重组质粒酶切特性的分析、插入片段的亚克隆及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分析 | 第47页 |
4.1.5 红色基因与几丁质酶基因的连接 | 第47-4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4.2.1 土壤细菌DNA样品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2 土壤细菌DNA片段的制备 | 第49页 |
4.2.3 与载体质粒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表达 | 第49页 |
4.2.4 红色细菌的筛选与确证 | 第49-50页 |
4.2.5 重组质粒的酶切特性 | 第50页 |
4.2.6 重组质粒插入片段的亚克隆 | 第50-51页 |
4.2.7 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分析 | 第51-53页 |
4.2.8 与几丁质酶基因的连接 | 第53-55页 |
4.3 讨论 | 第55-56页 |
第五部分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