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英文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凝集素研究及其进展 | 第11-21页 |
| 1. 凝集素简介 | 第11页 |
| 2. 凝集素的分布 | 第11-12页 |
| 3. 凝集素的功能 | 第12-15页 |
| 4. 凝集素是一种重要的识别分子 | 第15页 |
| 5. 凝集素的分离纯化 | 第15-18页 |
| 6. 凝集素的基因克隆 | 第18-19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9-21页 |
| 研究报告 | 第21-45页 |
| 第一部分 真菌菌丝细胞壁可溶性蛋白抽提方法研究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1.1.1 菌种 | 第24页 |
| 1.1.2 培养基 | 第24页 |
| 1.1.3 仪器 | 第24页 |
| 1.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 1.2.1 菌丝培养 | 第24-25页 |
| 1.2.2 菌丝细胞壁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 1.2.3 细胞壁可溶性蛋白组分的抽提 | 第25页 |
| 1.2.4 蛋白浓度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1.2.5 中性糖含量测定 | 第25页 |
| 1.2.6 可溶性蛋白组分的检测 | 第25-26页 |
| 2. 结果 | 第26-30页 |
| 2.1 细胞壁的制备 | 第26-27页 |
| 2.2 不同方法抽提蛋白量比较 | 第27页 |
| 2.3 不同方法抽提液中中性糖含量测定 | 第27页 |
| 2.4 不同方法抽提蛋白组分检测 | 第27-30页 |
| 3. 分析与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二部分 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分离纯化与特性研究 | 第32-45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7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 1.1.1 菌种 | 第33页 |
| 1.1.2 培养基 | 第33页 |
| 1.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3-34页 |
| 1.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 1.2.1 菌丝细胞壁样品的制备 | 第34页 |
| 1.2.2 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抽提与分离纯化 | 第34-37页 |
| 2. 结果 | 第37-42页 |
| 2.1 凝集素的纯化及鉴定 | 第37-38页 |
| 2.1.1 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37页 |
| 2.1.2 Sephacryl S-100分子筛层析 | 第37页 |
| 2.1.3 纯化结果 | 第37-38页 |
| 2.2 凝集素的一般性质 | 第38-41页 |
| 2.2.1 AAL的分子量 | 第38-39页 |
| 2.2.2 等电点的初步测定 | 第39-41页 |
| 2.2.3 中性糖含量测定 | 第41页 |
| 2.2.4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41页 |
| 2.3 凝集活性测定 | 第41页 |
| 2.4 AAL与O.tenellum孢子的相互作用 | 第41-42页 |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2-45页 |
| 3.1 关于纯化结果 | 第42-43页 |
| 3.2 关于蛋白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 英文摘要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