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页 |
一、 完善仲裁员职责制度的必要性 | 第5-9页 |
(一) 完善仲裁员职责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5-7页 |
(二) 强化仲裁员职责是仲裁的性质所决定 | 第7-9页 |
1. 契约论 | 第7-8页 |
2. 司法论 | 第8页 |
3. 自治论 | 第8页 |
4. 混合论 | 第8-9页 |
(三) 完善仲裁员职责制度是实现仲裁价值目标的要求 | 第9页 |
二、 仲裁员之权力 | 第9-19页 |
(一) 仲裁员的权力来源 | 第9-13页 |
1. 当事人授权 | 第10-11页 |
1.1. 直接授权 | 第10页 |
1.2. 间接授权 | 第10-11页 |
2. 通过法律实施的权力 | 第11-13页 |
(二) 确定仲裁员权力的途径 | 第13-14页 |
(三) 仲裁员的权力范围 | 第14-16页 |
1. 确定仲裁庭管辖权的权力 | 第14-15页 |
2. 确定仲裁程序性事项的权力 | 第15页 |
3. 作出裁决的权力 | 第15-16页 |
(四) 各国的有关规定及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三、 仲裁员之义务 | 第19-28页 |
(一) 当事人施加的义务 | 第19-20页 |
(二) 法律施加的义务 | 第20-24页 |
1. 公正行为的义务 | 第20-23页 |
2. “应有注意”的义务 | 第23-24页 |
(三) 道德义务 | 第24-26页 |
(四) 履行仲裁员义务的几个环节 | 第26-28页 |
1. 接受指定前的义务 | 第26页 |
2. 接受指定后的义务 | 第26-27页 |
3. 仲裁审理中的义务 | 第27-28页 |
4. 裁决后的义务 | 第28页 |
四、 仲裁员之责任 | 第28-33页 |
(一) 两种责任观 | 第29-31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的责任观 | 第29-30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的责任观 | 第30-31页 |
(二) 对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建议 | 第31-33页 |
五、 结束语 | 第33-35页 |
参考书目及文章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