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9页 |
第2章 航空器设备国际融资和租赁概述 | 第9-20页 |
2.1 航空器设备国际融资和租赁的特点 | 第9-15页 |
2.1.1 航空器设备国际融资和租赁与航空器国际融资租赁的关系 | 第9页 |
2.1.2 航空器设备国际融资的方式及特点 | 第9-10页 |
2.1.3 航空器设备国际租赁与其他租赁相比的不同特点 | 第10-11页 |
2.1.4 飞机国际融资和租赁的发展状况 | 第11-15页 |
2.2 发展飞机国际融资和租赁及制定国际公约的必要性 | 第15-20页 |
2.2.1 飞机国际融资和租赁在发展民航业中的优势 | 第15-18页 |
2.2.2 发展飞机国际融资和租赁需要制定国际公约 | 第18-20页 |
第3章 《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草案)》、《关于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的议定书(草案)》 | 第20-40页 |
3.1 《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草案)》、《关于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的议定书(草案)》的制定 | 第20-23页 |
3.1.1 《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草案)》、《关于航空器设备特定问题的议定书(草案)》的制定 | 第20页 |
3.1.2 《公约/议定书》的法律目标和原则 | 第20-22页 |
3.1.3 《公约/议定书(草案)》的适用 | 第22-23页 |
3.2 《公约/议定书(草案)》的主要法律制度 | 第23-37页 |
3.2.1 航空器设备国际利益 | 第23-24页 |
3.2.2 《公约/议定书(草案)》缔约国必须遵守的基本公约规则 | 第24-33页 |
3.2.3 《公约/议定书(草案)》中缔约国可以选择适用的规则 | 第33-37页 |
3.3 对《公约/议定书(草案)》主要法律制度中某些问题的思考 | 第37-40页 |
3.3.1 航空器国际利益概念问题 | 第37-38页 |
3.3.2 第十八条第八款——关于航空器登记国及其相关机构给予协助的5个工作日的时间是否太短的问题 | 第38页 |
3.3.3 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关于监管机构和其官员及雇员应当享有的法律或行政程序的豁免是否要加上“职务性”这一限制的问题 | 第38页 |
3.3.4 第四十条第一款——关于登记官赔偿性免责的问题 | 第38-39页 |
3.3.5 第六十四条——关于《公约/议定书》是否适用于国内交易的问题 | 第39页 |
3.3.6 第六十八条——关于当事人对合同准据法选择的权利、航空器标的物所在地缔约国破产协助义务、注销登记和出口许可书的规定全部或者部分适用的声明问题 | 第39-40页 |
第4章 《公约/议定书(草案)》与有关国内法及国际公约的关系 | 第40-46页 |
4.1 《公约/议定书(草案)》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 | 第40-43页 |
4.1.1 与我国担保法的关系 | 第40页 |
4.1.2 与我国破产法的关系 | 第40-42页 |
4.1.3 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 第42-43页 |
4.2 《公约/议定书(草案)》与其他国际公约的关系 | 第43-46页 |
4.2.1 与《关于国际承认对飞机的权利公约》的关系 | 第43-45页 |
4.2.2 与《统一关于预防性拿捕航空器有关规则的公约》的关系 | 第45页 |
4.2.3 与《国际统一私法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的关系 | 第45页 |
4.2.4 与《UNCITRAL(国际贸易应收款项)(应收资金)转让公约(草案)》的关系 | 第45-46页 |
第5章 《公约/议定书(草案)》的意义和影响 | 第46-55页 |
5.1 《公约/议定书(草案)》对国际民航业的影响 | 第46-48页 |
5.1.1 对航空公司业务经营的好处 | 第46页 |
5.1.2 对旅客的好处 | 第46-47页 |
5.1.3 对政府的好处 | 第47页 |
5.1.4 对商用航空器制造商及其供应商、航空业投资人的好处 | 第47-48页 |
5.2 《公约/议定书(草案)》对我国民航业的影响 | 第48-55页 |
5.2.1 我国机队融资和租赁的状况 | 第48-49页 |
5.2.2 《公约/议定书》对我国民航业的影响 | 第49-52页 |
5.2.3 我们应持的态度 | 第52-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