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围岩变形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隧道的分类 | 第15-17页 |
| ·软弱围岩的含义 | 第16页 |
| ·浅埋隧道的定义 | 第16-17页 |
| ·公路隧道的特点 | 第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麒麟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 | 第19-26页 |
| ·新奥法简介 | 第19-20页 |
| ·新奥法基本概念 | 第19页 |
| ·新奥法施工方法 | 第19-20页 |
| ·工程概况及特点 | 第20页 |
| ·监测项目及要求 | 第20-21页 |
| ·监测项目设计 | 第20-21页 |
| ·监测要求及注意事项 | 第21页 |
| ·围岩变形测点布置和控制标准 | 第21-23页 |
| ·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地表沉降分析 | 第23-24页 |
| ·拱顶沉降分析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施工工法二维模拟比较 | 第26-41页 |
| ·围岩稳定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二维数值模拟 | 第27-30页 |
| ·二维模型尺寸、单元及边界条件 | 第27-28页 |
| ·二维模型计算参数 | 第28-29页 |
| ·施工方案施工工况 | 第29-30页 |
| ·模拟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 ·计算位移云图 | 第31-33页 |
| ·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 第33-34页 |
| ·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 第34-38页 |
| ·施工工法结果比较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实际工况二维数值模拟 | 第41-76页 |
| ·实际工况开挖步骤 | 第41-42页 |
| ·实际工况模拟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 ·实际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 ·实际工况计算位移云图 | 第43页 |
| ·实际工况地表变形规律 | 第43-45页 |
| ·实际工况围岩变形规律 | 第45-47页 |
| ·变形时间效应 | 第47-58页 |
| ·中岩柱数值分析 | 第58-74页 |
| ·中岩柱变形规律分析 | 第58-62页 |
| ·中岩柱变形时间效应 | 第6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施工期围岩变形三维数值研究 | 第76-115页 |
| ·三维数值模型 | 第76-78页 |
| ·三维模型尺寸、单元及边界条件 | 第76-77页 |
| ·三维模型计算参数 | 第77-78页 |
| ·三维模型网格划分 | 第78-79页 |
| ·三维模拟结果分析 | 第79-92页 |
| ·各断面开挖支护后位移云图 | 第79-84页 |
| ·三维模型地表变形规律 | 第84-87页 |
| ·三维模型围岩变形规律 | 第87-92页 |
| ·变形时空效应 | 第92-113页 |
| ·地表沉降规律 | 第93-96页 |
| ·地表水平位移规律 | 第96-99页 |
| ·左洞围岩沉降规律 | 第99-102页 |
| ·左洞围岩水平位移规律 | 第102-106页 |
| ·右洞围岩沉降规律 | 第106-109页 |
| ·右洞围岩水平位移规律 | 第109-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 结论 | 第115-116页 |
| 展望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