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处理方法的临床评价
英文缩略语注释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 第8-41页 |
1. ICH急性期的诊断及病因 | 第8-10页 |
1.1 临床表现 | 第8-9页 |
1.2 病史 | 第9页 |
1.3 头颅CT诊断 | 第9页 |
1.4 脑血管造影 | 第9-10页 |
1.5 核磁共振扫描 | 第10页 |
1.6 其他 | 第10页 |
1.7 总结和建议 | 第10页 |
2. 治疗 | 第10-11页 |
2.1 概述 | 第11页 |
3. 内科治疗 | 第11-16页 |
3.1 血压的处理 | 第11-12页 |
3.2 颅内高压的处理 | 第12-14页 |
3.2.1 甘露醇治疗ICH的临床评价 | 第13页 |
3.2.2 甘油治疗ICH的临床评价 | 第13页 |
3.2.3 颅内高压的处理 | 第13-14页 |
3.3 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 | 第14-15页 |
3.4 预防和处理癫痫 | 第15页 |
3.5 低温疗法治疗ICH的临床评价 | 第15页 |
3.6 其他的处理措施 | 第15-16页 |
4. 外科手术治疗ICH的临床评价 | 第16-19页 |
4.1 随机临床试验 | 第16-18页 |
4.1.1 随机临床试验概况 | 第16页 |
4.1.2 全部 7个临床试验META分析 | 第16-17页 |
4.1.3 6个临床试验META分析 | 第17-18页 |
4.1.4 5个临床试验META分析 | 第18页 |
4.1.5 结果分析 | 第18页 |
4.2 ICH适合手术的指征 | 第18-19页 |
5. ICH的预防 | 第19-20页 |
5.1 控制血压 | 第19页 |
5.2 其他危险因素 | 第19页 |
5.3 总结和建议 | 第19-20页 |
6.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ICH的META分析 | 第20-30页 |
6.1 对象和方法 | 第20-21页 |
6.1.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6.1.2 方法 | 第20-21页 |
6.2 结果 | 第21-26页 |
6.2.1 文献概况 | 第21-22页 |
6.2.2 活血化瘀治疗ICH的META分析 | 第22-26页 |
6.3 讨论 | 第26-30页 |
6.3.1 活血化瘀治疗ICH的疗效分析 | 第27页 |
6.3.2 药物的不良反应 | 第27页 |
6.3.3 纳入文献与发表偏倚 | 第27页 |
6.3.4 疗效指标的选择 | 第27-28页 |
6.3.5 活血化瘀药物的筛选 | 第28-30页 |
7. 卒中病房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30-35页 |
7.1 何谓卒中病房? | 第30页 |
7.2 卒中病房对中风病人的利益 | 第30-31页 |
7.3 建立中医药结合卒中病房 | 第31-34页 |
7.3.1 必要性 | 第31-32页 |
7.3.2 可行性 | 第32-34页 |
7.4 具体计划 | 第34-35页 |
8.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ICH的临床研究 | 第35-41页 |
8.1 一般资料 | 第35页 |
8.2 病例选择 | 第35-36页 |
8.2.1 诊断和评分标准 | 第35-36页 |
8.2.2 纳入标准 | 第36页 |
8.2.3 排除标准 | 第36页 |
8.2.4 出组病例标准 | 第36页 |
8.2.5 随访程序 | 第36页 |
8.3 治疗方法 | 第36-37页 |
8.3.1 基础治疗 | 第36-37页 |
8.3.2 中药治疗 | 第37页 |
8.4 疗效分析 | 第37-38页 |
8.4.1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7页 |
8.4.2 结果及分析 | 第37-38页 |
8.5 不良反应 | 第38页 |
8.6 讨论 | 第38-39页 |
8.6.1 疗效 | 第38页 |
8.6.2 中医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8.6.3 不分型论治依据 | 第39页 |
8.6.4 药理学结果 | 第39页 |
8.6.5 毒理学 | 第39页 |
8.7 结语 | 第39页 |
8.8 典型病例 | 第39-41页 |
9. 结语和展望 | 第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