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

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 haukuii Chen)染色体基因和质粒基因群体遗传学比较研究

致谢第1-10页
摘要第10-13页
第一章 根瘤菌群体遗传特性研究-综述第13-35页
 一、 以总DNA为对象的研究第14-16页
  1 、 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第14页
  2 、 随机引物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RAPD)第14-15页
  3 、 扩增片段的长度多态性(AFLP)第15页
  4 、 基因外重复回文因子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第15-16页
 二、 以DNA片段为对象的研究第16-22页
  1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RFLP)第16-17页
  2 、 以PCR为基础的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第17-22页
   ① 16S rDNA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第18-20页
   ② 16S-23S rDNA的基因间隔区(IGS)的PCR-RFLP(ARDRA)及其序列分析第20-22页
   ③ tRNA基因间长度的多态性第22页
 三、 以质粒为对象的研究第22-27页
  1 、 根瘤菌的质粒第22-23页
  2 、 根瘤菌的共生质粒及其功能第23页
  3 、 根瘤菌的非共生质粒及其功能第23-24页
  4 、 根瘤菌质粒与基因重排有关的遗传单位第24-25页
  5 、 根瘤菌质粒类型的多样性第25-26页
  6 、 根瘤菌质粒的可转移性第26页
  7 、 根瘤菌质粒的稳定性第26-27页
 四、 以结瘤基因为对象的研究第27-35页
  1 、 结瘤基因种类的多样性第28-29页
  2 、 结瘤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第29-30页
  3 、 结瘤基因启动子保守区(nod box)多样性第30-31页
  4 、 结瘤基因与结瘤因子第31-32页
  5 、 结瘤因子的多样性第32-33页
  6 、 植物信号分子的多样性第33-3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5-47页
 一、 材料第35-42页
  (一) 供试菌株第35-36页
  (二) 培养基第36-38页
  (三) 试剂第38-41页
  (四) 抗生素第41-42页
  (五) 酶第42页
 二、 方法第42-47页
  (一) 质粒的快速检测第42页
  (二) 总DNA的提取第42-43页
  (三)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制备第43页
  (四) 分子杂交第43-44页
  (五) PCR扩增及其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第44-46页
  (六)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6页
  (七) 质粒的接合转移第46页
  (八) 计算机分析第46-47页
第三章 供试菌株的分离第47-52页
 一、 采集地的分布第47-48页
 二、 土壤的理化特性第48-50页
 三、 供试菌株的分离方法第50页
 四、 供试菌株的选用与命名第50页
 五、 供试菌株的回接与再分离第50-52页
第四章 16S rDNA 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第52-66页
 一、 结果第52-63页
  1 、 供试菌株16S rDNA的PCR--RFLP分析第52-54页
  2 、 16S rDNA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第54-59页
  3 、 16S rDNA部分序列的测定及其与其它根瘤菌的关系第59-63页
 二、 讨论第63-66页
  1 、 供试菌株的16S rDNA分析及其分类地位第63-65页
  2 、 16S rDNA的RFLP分析与表型的关系第65页
  3 、 16S rDNA的RFLP分析与其序列分析方法的比较第65-66页
第五章 16S-23S rDNA基因间隔区(IGS)的PCR扩增与RFLP分析第66-75页
 一、 结果第66-72页
  1 、 PCR扩增产物第66-67页
  2 、 酶切片段分析第67-68页
  3 、 IGS基因型及其分布第68-69页
  4 、 IGS基因型与16S rDNA的关系第69-70页
  5 、 应用IGS-RFLP进行菌株的种内分群第70页
  6 、 各大类的分布特点第70-72页
 二、 讨论第72-75页
  1 、 IGS长度第72页
  2 、 16S rDNA的拷贝数第72-73页
  3 、 IGS用于种以下群体分类的评价第73页
  4 、 IGS基因型的分布第73-75页
第六章 质粒的多样性和7653R菌株质粒的Tn5标记第75-86页
 一、 华癸根瘤菌质粒多样性的研究第75-81页
  1 、 华癸根瘤菌的质粒类型第75-78页
  2 、 共生质粒的鉴定第78-79页
  3 、 质粒类型与染色体基因型的关系第79-80页
  4 、 讨论第80-81页
 二、 华癸根瘤菌7653R菌株质粒的luxAB-Tn5标记第81-86页
  1 、 含luxAB-Tn5质粒的接合转移第81-82页
  2 、 luxAB-Tn5可能插在质粒上菌株的筛选第82页
  3 、 Tn5插在质粒上菌株的确认第82-83页
  4 、 突变株的共生能力第83-84页
  5 、 讨论第84-86页
第七章 以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huakuii)共生基因片段的RFLP分析第86-103页
 一、 以含华癸根瘤菌的共同结瘤基因nodDBC及部分nodI基因的4.2kb片段为探针的RFLP分析第86-94页
  1 、 总DNA用EcoR I酶切片段的RFLP分析第86-89页
   ·、 杂交类型第86-87页
   ·、 杂交类型在供试菌林中的分布第87-88页
   ·、 与16S-23S rDNA IGS基因型的关系第88-89页
  2 、 总DNA用P(?)酶切片段的RFLP分析第89-94页
   ·、 杂交类型第89-90页
   ·、 与EcoR I酶切杂交类型的关系第90-91页
   ·、 与16S rDNA-RFLP和IGS-RFLP反映的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关系第91页
   ·、 PstI酶切杂交类型之间的遗传分析第91-94页
 二、 以含nodB与部分nodD.C基因的2.0Kb基因片段PCR--RFLP分析第94-96页
  1 、 引物的设计第94页
  2 、 PCR扩增及RFLP分析第94-96页
 三、 以0.6Kb含部分nodD2、nodA基因片段为探针的RFLP分析第96-98页
 四、 讨论第98-103页
  1 、 EcoRI、PstI酶切的RFLP共同结瘤基因的PCR-RFLP结果的比较分析第98-100页
  2 、 染色体基因与质粒基因的关系第100-101页
  3 、 共生基因与根瘤菌的进化第101-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0页
英文摘要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酶活性材料组装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模糊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