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6页 |
| §1.2 本文工作 | 第6页 |
| §1.3 章节安排 | 第6-7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6页 |
| §2.1 引言 | 第7页 |
| §2.2 单元模式 | 第7-8页 |
| §2.3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8-10页 |
| §2.4 破坏类型 | 第10-11页 |
| §2.5 钢筋效应 | 第11-12页 |
| §2.6 算法 | 第12页 |
| §2.7 小结 | 第12-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6页 |
| 第三章 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16-22页 |
| §3.1 引言 | 第16-17页 |
| §3.2 三参数破坏准则 | 第17-19页 |
| §3.3 参数标定 | 第19-21页 |
| §3.4 小结 | 第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混凝土材料的修正变模量本构理论 | 第22-31页 |
| §4.1 引言 | 第22-23页 |
| §4.2 模型描述 | 第23-24页 |
| §4.3 加载面函数 | 第24-25页 |
| §4.4 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 第25-26页 |
| §4.5 多轴应力应变关系 | 第26-28页 |
| §4.6 小结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开裂混凝土的有限元模拟 | 第31-38页 |
| §5.1 引言 | 第31-32页 |
| §5.2 柱状骨科咬合模型 | 第32-33页 |
| §5.3 混凝土开裂后的有限元模拟 | 第33-36页 |
| §5.4 积分点区域特征尺寸 | 第36-37页 |
| §5.5 小结 | 第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六章 粘结滑移关系及拉伸硬化模型 | 第38-45页 |
| §6.1 概述 | 第38-41页 |
| §6.2 裂缝处钢筋轴向效应的有限元模拟 | 第41-44页 |
| §6.3 小结 | 第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第七章 钢筋的销拴作用 | 第45-53页 |
| §7.1 引言 | 第45-46页 |
| §7.2 刚接模型——上限解 | 第46-48页 |
| §7.3 无摩擦接触模型——下限解 | 第48-50页 |
| §7.4 弹性地基梁的解 | 第50-51页 |
| §7.5 销栓作用的有限元模拟 | 第51-52页 |
| §7.6 小结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第八章 弥散/分层加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式 | 第53-62页 |
| §8.1 引言 | 第53页 |
| §8.2 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53-55页 |
| §8.3 单元刚度矩阵及内力等效结点载荷向量 | 第55-58页 |
| §8.4 模式校核 | 第58-61页 |
| §8.5 小结 | 第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第九章 关于有限元方程求解技术的讨论 | 第62-69页 |
| §9.1 非线性方程迭代的加速方法 | 第62-64页 |
| §9.2 非对称刚度矩阵对称化的条件 | 第64-67页 |
| §9.3 非线性问题算法的选取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第十章 实例分析 | 第69-80页 |
| 例一 面内载荷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板块 | 第69-70页 |
| 例二 集中载荷作用下的高强混土约束梁 | 第70-71页 |
| 例三 钢筋混凝土安全壳模型的受力分析 | 第71-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