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安全评价及其保障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7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水安全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水安全研究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水安全理论 | 第17-22页 |
·水安全的概念 | 第17-18页 |
·水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 第18页 |
·水安全的基本特性 | 第18-20页 |
·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水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模型 | 第22-41页 |
·指标体系的含义 | 第22页 |
·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30页 |
·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3-24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5-30页 |
·水安全评价模型 | 第30-39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0-35页 |
·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 第35-39页 |
·本论文在评价方法应用上的改进和特色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评价 | 第41-78页 |
·灌区基本概况 | 第41-4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1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41-42页 |
·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42-43页 |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3-45页 |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级标准 | 第45-50页 |
·水资源安全 | 第45页 |
·经济安全 | 第45-46页 |
·生态环境安全 | 第46-47页 |
·社会安全 | 第47-48页 |
·管理安全 | 第48-50页 |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综合评价 | 第50-7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7页 |
·隶属度的确定 | 第57-68页 |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综合评价 | 第68-70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相对值评价 | 第71-78页 |
·模拟方案的确定 | 第71-73页 |
·方案模糊优选 | 第73-76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泾惠渠灌区水安全保障对策 | 第78-82页 |
·加大水资源开发、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 | 第78页 |
·积极进行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的建设 | 第78页 |
·做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 | 第78页 |
·加强灌区水资源的“三水统观统管” | 第78页 |
·完善水利设施、加大水利投资 | 第78-79页 |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 第79-80页 |
·积极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 第79页 |
·发展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第79-80页 |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 第80页 |
·强化灌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 第80-81页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81页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水安全观念 | 第81-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一、结论 | 第82-83页 |
二、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