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动机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9-10页 |
·理论上的创新 | 第9-10页 |
·内容的创新 | 第10页 |
·方式上的创新 | 第10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网络人际交往 | 第10页 |
·校内网 | 第10-11页 |
·网络实名制 | 第11页 |
·SNS | 第11-12页 |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网络人际交往理论探讨 | 第13-21页 |
·网络人际交往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 | 第14-16页 |
·以文字、图片、音视频文本为媒介 | 第14页 |
·交往对象的广泛性 | 第14页 |
·偶然性 | 第14-15页 |
·匿名性 | 第15页 |
·对称性互动与非对称互动 | 第15页 |
·共时与历时互动 | 第15-16页 |
·影响网络人际吸引的因素 | 第16-17页 |
·网络人际交往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网络人际交往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网络人际交往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研究思路与程序 | 第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研究程序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文献法 | 第22页 |
·访谈法 | 第22页 |
·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与研究限制 | 第22-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研究时间 | 第23页 |
·研究局限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5-48页 |
·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 | 第25-44页 |
·自我表现程度越高,人际关系越活跃 | 第25-28页 |
·网络人际关系的规模以10~60人为主,互动主要发生在核心圈子 | 第28-29页 |
·西安大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呈现出本地化特征 | 第29-33页 |
·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表现出趋真化特征 | 第33-35页 |
·网络人际交往与线下的人际交往交叉融合,相互促进 | 第35-36页 |
·少数大学生网络成瘾 | 第36-39页 |
·利用手机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人目前为数不多,但使用意愿较强 | 第39页 |
·网络人际交往是一种工具,具有实用性 | 第39-40页 |
·个体在网络人际关系网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影响力 | 第40-44页 |
·网络实名制有助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 第44-48页 |
·校内网实行实名制 | 第45页 |
·网络实名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完成个人社会化进程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8页 |
二、研究局限 | 第48页 |
三、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1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