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基于信息熵与AHP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第15-21页
   ·内动力环境第15-19页
     ·地层岩性第16-17页
     ·地质构造第17-18页
     ·地形地貌第18页
     ·地震活动第18-19页
   ·外动力环境第19-21页
     ·气候水文第19-20页
     ·土壤植被第20页
     ·人类活动第20-21页
第三章 泥石流灾害数据库建立第21-27页
   ·建立必要性第21页
   ·设计基本要求第21页
   ·泥石流灾害数据库设计第21-23页
     ·统一地理基础第21-22页
     ·模型选择第22-23页
   ·泥石流灾害数据库建立第23-27页
     ·基础资料库建立第23页
     ·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建立第23-24页
     ·泥石流空间数据库建立第24-27页
第四章 研究区泥石流分布特征第27-32页
   ·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第27-30页
   ·泥石流时间分布特征第30-32页
     ·年际时间分布规律第30页
     ·年内时间分布规律第30-31页
     ·日时段分布规律第31-32页
第五章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构建第32-51页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32-33页
   ·基于栅格单元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构建第33-48页
     ·单因子分析第33-44页
     ·共线性诊断第44-47页
     ·评价体系构建第47-48页
   ·基于流域单元的泥石流评价体系构建第48-51页
     ·危险因子获取第48-49页
     ·危险因子关联度计算第49-50页
     ·评价体系构建第50-51页
第六章 AHP模型评价泥石流第51-63页
   ·AHP模型第51-53页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53-56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53-55页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第55-56页
   ·评价指标分级第56-60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第60-63页
第七章 信息熵模型评价泥石流第63-73页
   ·信息熵模型第63-66页
     ·理论原理第63-64页
     ·方法步骤第64-66页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66-67页
     ·基于栅格单元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66页
     ·基于流域单元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66-67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第67-70页
     ·基于栅格单元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第67-69页
     ·基于流域单元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第69-70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对比验证第70-73页
     ·基于栅格单元和流域单元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第70页
     ·基于栅格单元的信息熵模型和AHP模型评价结果对比验证第70-73页
第八章 结论与不足第73-75页
   ·主要结论第73-74页
   ·存在不足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季风边缘区尕海湖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下一篇:若尔盖泥炭地孢粉和炭屑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