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药品不良反应 | 第15页 |
·药品不良事件 | 第15页 |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 第15页 |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 第15页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 第15-16页 |
·药物警戒 | 第16页 |
·组织体系 | 第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述 | 第18-25页 |
·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 第18-22页 |
·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19页 |
·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进程 | 第19页 |
·欧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进程 | 第19-20页 |
·澳大利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进程 | 第20页 |
·日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进程 | 第20页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展望 | 第20-22页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及展望 | 第22-25页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试点工作 | 第22页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 第22页 |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 第22-23页 |
·病例报告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 第23页 |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病例报告现代化管理 | 第23页 |
·加强信息评价、反馈、实现服务功能 | 第23页 |
·加强宣传培训,开展项目研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现状的分析和启示 | 第25-36页 |
·关于 WHO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指南的研究 | 第25-28页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的任务与目标 | 第25-26页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基本构成要素及服务要求 | 第26-27页 |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基本步骤 | 第27页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要求 | 第27-28页 |
·WHO对建立地方监测中心的建议 | 第28页 |
·中央集中管理模式的监测组织体系 | 第28-30页 |
·管理机构 | 第28页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体系 | 第28-30页 |
·分散管理模式的监测组织体系 | 第30-35页 |
·法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 | 第31-32页 |
·英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 | 第32-33页 |
·瑞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 | 第33-34页 |
·西班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 | 第34-35页 |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6页 |
·组织集中,形式分散,将两者有机结合,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 第35页 |
·不断创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观念和制度 | 第35页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持续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扶持 | 第35页 |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反馈和专家评价机制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我国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现状研究 | 第36-46页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概况 | 第36-37页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概况 | 第36页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运作程序和要求 | 第36-37页 |
·我国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的现状研究 | 第37-41页 |
·我国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对监测工作的影响 | 第41-44页 |
·我国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构建模式的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我国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6-52页 |
·组织机构不完善 | 第46页 |
·职能定位不明确,职责模糊 | 第46-47页 |
·机构职能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位 | 第47页 |
·工作职责缺乏明确、统一的要求 | 第47页 |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7-48页 |
·制度化、常规化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 第47页 |
·缺乏健全的管理考核机制 | 第47-48页 |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第48-49页 |
·人员编制不到位 | 第48页 |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 第48-49页 |
·报告和监测的敏感性不高 | 第49页 |
·工作保障措施落后 | 第49-52页 |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49-50页 |
·专项经费不足 | 第50页 |
·办公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的构想及建议 | 第52-61页 |
·完善组织机构 | 第52-54页 |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机构的设置 | 第53-54页 |
·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机构的设置 | 第54页 |
·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机构的设置 | 第54页 |
·明确职能定位 | 第54-55页 |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 | 第54-55页 |
·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 | 第55页 |
·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 | 第55页 |
·强化科学管理 | 第55-56页 |
·完善监测机构的管理体制 | 第55-56页 |
·加强管理力度 | 第56页 |
·加强对涉药单位的责任管理 | 第56页 |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 第56-59页 |
·落实人员编制,完备人员专业 | 第57页 |
·调整工作思路 | 第57页 |
·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专家体系 | 第57-58页 |
·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专业学习能力 | 第58-59页 |
·开展人才培养和教育 | 第59页 |
·完善保障体系 | 第59-61页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9页 |
·保障专项工作经费 | 第59-60页 |
·加强基础设备设施建设 | 第60页 |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构建模式调查表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发表文章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