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0页
一、台湾娱乐节目现状分析第10-15页
 (一) 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类型介绍第10-13页
  1. 游戏类娱乐节目第10-11页
  2. 竞猜竞技类娱乐节目第11-12页
  3. 访谈类娱乐节目第12页
  4. 真人秀娱乐节目第12-13页
  5. 音乐类娱乐节目第13页
  6. 娱乐资讯类节目第13页
 (二) 台湾娱乐节目的历史回顾和火爆的发展现状第13-15页
二、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征象探究第15-20页
 (一) 彻底娱乐性的节目宗旨第15-16页
 (二) 大胆出位的节目内容第16-18页
 (三) 大众化的节目定位第18页
 (四) 新颖独特的节目形式第18-19页
 (五) 商业化的节目运作模式第19-20页
三、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后现代主义倾向的论证第20-28页
 (一)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第20-23页
  1. 大众化第21页
  2. 平面化第21-22页
  3. 多元化第22页
  4. 拼贴组合第22-23页
 (二) 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在节目中的具体表现第23-28页
  1. 大众化特征的体现第23-25页
  2. 平面化特征的体现第25-26页
  3. 解构精神、多元性的体现第26-27页
  4. “拼贴组合”方式的体现第27-28页
四、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产生的原因第28-36页
 (一) 经济政治背景第28-29页
  1. 高度发达的台湾经济背景第28页
  2. 带有娱乐化色彩的台湾政治环境第28-29页
 (二) 文化背景第29-33页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泛滥的国际文化背景第29-32页
  2. 国际文化背景下的台湾后现代主义文化环境第32-33页
 (三) 竞争白热化的台湾电视媒体现实生存环境第33-34页
 (四) 受众因素考察第34-35页
  1. 成为娱乐节目受众主体的青少年观众第34-35页
  2. 以休闲放松为目的大众收视群体第35页
 (五) 电视本身属性考查第35-36页
  1. 电视声画结合的媒介特点为娱乐化提供了可能性第35-36页
  2. 电视的家庭化特色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第36页
五、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价值判断第36-45页
 (一) 电视娱乐节目后现代主义倾向的积极意义第36-39页
  1. 娱乐节目的文化进步意义第36-38页
  2. 娱乐节目“娱乐性”的心理学意义第38-39页
  3. 娱乐节目传播观念的时代进步性第39页
 (二) 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第39-45页
  1. 一些娱乐节目丧失了媒体责任和媒体道德第39-41页
  2. 节目内容日益庸俗化,丧失了应有的精神品格第41-43页
  3. 从受众的角度讲,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影响第43-45页
六、大陆娱乐节目对台湾节目后现代主义倾向应持的态度第45-51页
 (一) 借鉴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后现代主义倾向中积极的一面第46-49页
  1. 借鉴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的商业运营方式第46-48页
  2. 借鉴节目有益的形式第48页
  3. 借鉴节目对受众的极度重视第48-49页
 (二) 大陆电视娱乐节目如何避免台湾娱乐节目消极因素的影响第49-51页
  1. 大陆的娱乐节目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第49-50页
  2. 大陆的娱乐节目必须注重本土化第50-51页
七、台湾电视娱乐节目未来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角度思考第51-57页
 (一) 掌握受众心理的变化,更好地实现节目的大众化第51-53页
  1. 受众心理的层次性第52页
  2. 受众心理的变迁性第52-53页
  3. 受众趣味的分众化第53页
 (二) 汲取欧美节目成功经验,挖掘本土文化魅力第53-54页
 (三) 真正理解后现代主义精神实质,提高娱乐节目的文化品格第54-57页
  1. 提高娱乐节目的文化品格第54-55页
  2. 加强娱乐节目主持人和制作者的后现代主义意识第55-56页
  3. 健全和完善行业政策和监督体制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注释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体生存视域中的播音主持生态研究
下一篇:电视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